忍学《七十一恕可成德》译文与赏析
七十一恕可成德
七十一恕可成德
范忠宣公亲族有子弟请教于公,公曰:“唯俭可以助廉,唯恕可以成德。”其人书于座隅,终身佩服。自平生自养无重肉,不择滋味粗粝。每退自公,易衣短褐,率以为常。自少至老,自小官至达官,终始如一。
【译文】
忠宣公范纯仁的亲族中有一位子弟请教他,他对这位子弟说:“唯独俭朴才可以有助于廉洁,唯独宽恕才可以成就道德。”于是这位子弟将这句话写在自己的书桌一角,终身将之奉为格言来遵守。范纯仁本人平生注意修身养性,对于饮食从来不会挑剔。每天从官府回家以后,立即换上粗布衣服,这都成为一种习惯了。从小到老,从小官到大官,始终如此。
【评析】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范纯仁虽然身居高位,但是生活仍然非常俭朴,并且教导亲族中的子弟也要俭朴。他能够做到每天从官府回家后就换上粗布衣服,并且都已养成习惯了,这一点恐怕一般的官员难以做到吧!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俭能养志。平时以俭朴的生活磨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俭也能养德。生活俭朴的人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十分珍惜劳动果实,往往会具备善良纯朴的感情和良好的习惯。在俭朴成为一个人的习惯以后,他往往能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追求生活享受,就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坏。我们周围有许多人不就是因为追求吃喝玩乐,犯了错误,甚至犯罪的吗?
典例阐幽朱元璋以俭治身
朱元璋由于出身贫苦农家,不仅深深体谅农民生活的艰辛、物力的艰难,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触目惊心的历史故事做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被他当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朱元璋用的车舆器具服用等物,按惯例该用金饰的,但他下令以铜代替。主管这事的官员说,这用不了多少金子,朱元璋说,“朕富有四海,岂吝惜这点黄金。但是,所谓俭约,非身先之,何以率天下?而且奢侈的开始,都是由小到大的。”他睡的御床与中产人家的睡床没有多大区别,每天早膳,只有蔬菜就餐。
在朱元璋的影响下,宫中的后妃也十分注意节俭。她们从不乔装打扮,穿的衣裳也是洗过几次的。有个内侍穿着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朱元璋发现了,被他痛骂了一顿。一个散骑舍人穿了件十分华丽的新衣服,朱元璋问他:“这衣服用了多少钱?”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
-
东西南北数衢通,曾取江西径过东。今日更寻南去路,未秋应有北归鸿。
-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画是谁的著作,内容包括古诗《画》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古诗画”的作者是谁,古诗画的作者是。古诗《画》的作者是王维,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
-
有人撒好种子在田里,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么,从那里来的稗子呢?”主人说:“这是仇敌作的。
-
汉乐府民歌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
-
咏山泉储光羲①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②,年年长自清。【注释】①储光羲(
-
典源出处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辅黄图》卷六: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释义用法 长安东有灞水,水上有
-
此诗风格颇类“诚斋体”。写秋风毫无萧瑟肃杀之气,诗意活泼跳脱。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写秋风优柔,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则气势磅礴,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
-
洞外复空中,千千万万同。劳师向竹颂,清是阿谁风。
-
贵人金多身复闲,争买书画不计钱。已将铁石充逸少,更补朱繇为道玄。烟薰屋漏装玉轴,鹿皮苍璧知谁贤。吴生画佛本神授,梦中化作飞空仙。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昔我长安见此画,叹息至宝空潸然。素丝断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