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魔幻现实主义
西方文学·魔幻现实主义
拉美当代文学四大流派之一。“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早并非出自拉丁美洲,它最早出于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于1925年发表的一本论后现代派绘画的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魔幻”(magic) 一词,主要有“魔术的”、“神奇的”、“机巧的”、“突变的”、“不可思议的”和“出乎意料的”等涵义,而并没有“幻想的”、“虚幻的”等含义,但是中国翻译界约定俗成译为“魔幻”,所以一直延用至今。
魔幻现实主义的出现,不仅开辟了拉美文学新纪元,而且也改变了世界文坛的格局,引起各国评论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人们纷纷对它加以评论和研究,意见颇多分歧,但是它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始成为拉美文坛的主潮。1955年,墨西哥作家卢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的发表,标志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成熟,这篇小说成功地借用西方现代派的一些创作手法,并与印第安古典文学的传统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典型。至1967年,哥伦比亚大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 百年孤独的出版,将魔幻现实主义推向高潮。这部小说打破人鬼的界限和主客观时序,大量采用夸张、隐喻、象征等手法,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遍布拉美各国,其代表作家除卢尔福、马尔克斯之外,还有智利的多诺素、古巴的卡彭铁尔和危地马拉的阿斯同里亚斯等。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能产生和出现,并很快得到传播、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与拉美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相关联。首先,拉美处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下,在客观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其中有雄伟的山川、神秘的林莽、珍禽怪兽……这种特定的环境,是诱发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和艺术家审美观照的中心。其次,拉美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受着独栽者的统治和殖民者的侵略、剥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广大人民受压迫的专制社会环境下,艺术家是无言论自由可言的,所以只能借助变形象征、隐喻等手法间接地表现现实。第三,拉美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印第安民间传说和神话,给艺术家以启迪和借鉴,使他们寻找到表现拉美民族生活的特有方式。最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对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生也起着催化的作用。几乎大多数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都去过欧洲,接受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尤其是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生具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自从它产生之后,影响较大。它作为现实主义传统的一大发展,保持了现实主义所要求的真实性,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宗旨,就是反映拉美社会现实。但是魔幻现实主义又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在具体反映和表现现实方面,它有自身独特的方法和特征,比如它多用谈神说鬼的方式,打破现实时空的界限,体现了拉美传统的万物有灵论,宿命论等思想。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结构复杂多变,其中编织许多富于魔幻和神秘色彩的情节。魔幻现实主义两种基本表现手法是夸张和荒诞描写,这也不同于现实主义。夸张强调、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以加强艺术效果; 荒诞描写。体现出了现实的神秘性和奇特性。
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以神奇的拉美社会为表现对象,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和现实力量,它不同于现代派艺术,它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的艺术创作,而不是艺术家个人虚幻的心灵到达不无意识的产物,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采取积极肯定态度,他们多具有明确创作目标和意图。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流派,为当今世界文坛作出了巨大贡献,它是拉美文学走向世界的开始。
-
国学名句“事必专任,乃可责成;力无他分,乃能就绪”出处和解释
【名句】事必专任,乃可责成;力无他分,乃能就绪 语出明代张居正《请专官纂修疏》。事情必须派专人去做,才可以取得成功;一个人的力量不同时数用,事情才会安排妥当。说明必须专事专任,专人专任。
-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四〇。作者在写此诗不久前已就甘露之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题为“重有感”。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名诗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美丽的冬季景色。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雪花飘落在红墙黄瓦之上,山脉和树木都被覆盖上了洁白的雪。诗中抒发了对雪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藏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首诗呼应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更体现了对祖国山水的深深眷恋。这首诗让人们感慨于中国的壮美景色,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作品赏析[注释](1)秋风引:即秋风曲。(2)萧萧:风声。(3)孤客:独自在外客居的人,此作者自指。[译文]秋风从何处吹来?萧萧之声送走雁群。清晨吹入
-
【注释】:这首《临江仙·佳人》是描写了月夜下少妇的情态的。词一开头就写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的人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 。”疏疏落落的柳树掩映下,有一座画楼 ,楼上住着佳人,周围静悄悄地,只闻有人在吹笙,——当然是这位佳人。按距离观
-
丢失了的风景我已经走得太远了,脚步它太重,梦想太大闭幕的画布,搬不出我稚嫩的演绎,被岁月遗忘所有与昨日有关的游历,都成了与今天对峙
-
[清]蒲松龄君子除小人,赤手搏龙象;小人杀君子,诛灭如反掌。朝谮夕已族,并不疑虚罔。
-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本是刘备的谋士,后曹操设计,使他归附了曹营。但他从此对政事一言不发,不为曹操出谋划策。比喻沉默不语。典出《三国演义》。 徐庶,字元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本名福。少时好学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