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古从军行》古诗词鉴赏
作者: 崔承枢
【原诗】:
白日登山望烽火(2),黄昏饮马傍交河(3)。
行人刁斗风沙暗(4),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5),应将性命逐轻车(6)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7)
【原诗作者】:李颀
【导读入境】:
那些戍守在边塞的征人,白天他们要登上高山观望烽火,监视边警。黄昏,又要到交河边上去饮马。天一黑下来,经常是阴风惨淡,风沙弥漫。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响起。你听!忽而又从哪里传来琵琶之曲?幽怨緾绵,如泣如诉。啊!原来弹奏的是汉朝远嫁乌孙王的刘细君所吟唱的“乌孙公主歌”啊!她的思乡哀怨与愁苦引起出征将士强烈的共鸣。军营所在无城郭可依托,孤孤零零。举目四望乌云密布,雨雪纷纷,与大漠相连接。胡雁都发出阵阵哀鸣,胡人都因难以忍受这种生活而落泪。而我们呢?从万里中原来到此地的我们呢?快快结束这种战争吧!可是听说玉门仍被朝廷阻断。何处是归路?何时是归期?还要跟着将军卖命啊!年年岁岁有多少战士的尸骨埋在荒郊野外?有谁知道自己不是这样的结局呢?然而牺牲的结果是什么呢?所换的只不过是区区的葡萄移种到汉家朝廷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边塞诗。战争,就当时来说,情况错综复杂。诗人的视角也是多方面的。这首诗,诗人对穷兵黩武的战争持反对态度,因此通篇情调苍凉,然而在苍凉中又潜有一种沉郁慷慨之气,读后使人伤感,但更能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边地生活和环境,表达了自己对戍边战士的同情及对当代帝王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为草芥行径的谴责。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插入乌孙公主的琵琶幽怨声,更增加了悲凉气氛。次写战地的荒旷萧条,诗人别出心裁以“胡雁哀鸣”和“胡人的眼泪”写边塞生活的艰苦。再写打开通向西域的道路,年年牺牲许多生命,而所得只不过是葡萄之类而已。写环境,写景物,写生活,交织成浓郁的哀感气氛,景物生情,情在景中。结尾四句抒写胸臆。感慨极深而又措词婉转,“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实为画龙点睛之笔。不仅含蓄凝炼,而且有极强的讽刺力。全诗炼句极精,情思流转,情理浑成,层层推进,感人至深。
【思考题】:
有人评价这首诗说:“虽情调苍凉,但仍潜有沉郁慷慨之气,哀感而不纤弱”,试作体悟分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春古诗词康海,内容包括《冬》康海的古诗译文赏析有谁知道,春天的古诗春,关于春的古诗。冬(明)康海云冻欲雪未雪,①梅瘦将花未花。②流水小桥山寺,③竹篱茅舍人家。④【注释】①欲雪:将要下雪,就要下雪。未雪:还没下。②梅瘦:形
-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赐冰满碗沉朱实,法馔盈盘覆碧笼。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
李大钊 一日有一日之黎明,一稘 ① 有一稘之黎明,个人有个人之青春,国家有国家之青春。今者,白发之中华垂亡,青春之中华未孕,旧稘之黄昏已去,新稘之黎明将来。际兹方死方生、方毁方成、方破坏方建设、方废落
-
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官场生活和所谓的笙歌醉舞、功名富贵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出处】唐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二) 》。 【意思】栖居幽深的山林独自高卧,洗净尘俗杂念觉心静身轻。 【全诗】 《感遇十二首(其二)》 .[唐].张九龄. 幽人归独
-
衙排宣政仗,门启紫宸关。彩笔停书命,花砖趁立班。稀星点银砾,残月堕金环。暗漏犹传水,明河渐下山。从东分地色,向北仰天颜。碧缕炉烟直,红垂佩尾闲。纶闱惭并入,翰苑忝先攀。笑我青袍故,饶君茜绶殷。诗仙归洞
-
表达爱恨分明的古诗词(描写爱恨分明的诗句,不要横眉冷对千夫指)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表达爱恨分明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爱恨分明的诗句,不要横眉冷对千夫指拜托各位大虾了搜狗,如有知关于爱恨分明名句的请进急求一些关于描写爱恨分明的名句,,爱恨分明的句子。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骁勇的心潮掀起千层云霄,坚决决心要追随鸟儿的归宿。 到达绝顶之时,俯瞰众山皆如虚幻微小。【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处】唐·杜甫《望岳》。【意思】望着层层缭绕的云气,不禁使我胸怀激 荡。我睁大眼睛,久久地望着这迷人的景色,甚至连黄昏时归巢的鸟儿 也尽入眼帘。啊,总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神曲》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1265—1321)赢得世界声誉的长篇叙事诗,一向有“中世纪史诗”之称。全诗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采用梦幻形式,叙述一个幻游地狱、净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