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综述苏联文学的特色作品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综述苏联文学的特色作品解读

解读

第一部分综述苏联文学的特色

小马哥:

这个夏日,我们身边有太多的球迷熬夜看球,有太多的人开始热衷俄罗斯文化。在这样火热而激情的夏日,安子,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苏联的文学作品,一起来了解来自那片热土的文学大家吧。

安子:

听众朋友们好,小马哥好,感谢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苏联文学作品。

苏联文学,也叫俄苏文学,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联的文学界有什么倾向和重要作品,都会很快传播到中国来。由于社会制度的相似性,所以中国作家在新中国成立后,比较倾向于向俄苏作家学习。我是7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对于我来说,哄娃神器就是苏联歌曲喀秋莎。

注解:苏联文学是新时代的新文学,它是在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里诞生的,而近代西方文学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苏联文学是无产阶级的文学,它以革命的主题出现在世界文坛,例如高尔基的母亲,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托尔斯泰的三部曲苦难的历程雅库布·柯拉斯的三部曲在十字路口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等。

注解: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海燕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场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小马哥:

喀秋莎?是不是就是那首:“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安子:

对,对,就是那首:“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小马哥:

是不是还有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夜色多么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

安子:

哈哈,这两首歌暴露了年龄。苏联作品,对于我们这些70年代出生的人而言,真的是影响巨大。我小时候,暑假读的作品除了中国的,基本上就是苏联的,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

在中国,很多苏联作家的作品广为人知,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高尔基的著名散文诗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回望20世纪中外文学交往史,不难发现,苏联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必然性。首先中俄两国在地理上是近邻,国情相近,两国的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李大钊曾经指出:“俄罗斯文学的特质有二,一是社会色彩非常浓厚;二是人道主义非常发达。”

现代文学史家郑振铎写道:“俄国文学之所以成功,决不是偶然的事。她真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她垦发了许多未经前人走过的文学园地,这便是她博人同情的最大原因。”

鲁迅也说过:“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

俄罗斯文学崛起于19世纪初,在那个时代,俄罗斯文学仿佛从沉睡中一跃而起,形成了一个名家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迅速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

对于20世纪50—7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而言,大多受到苏联文学的影响,像电影、绘画、音乐、芭蕾舞,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小马哥:

安子,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俄罗斯文学的特征,会用哪个词呢?

安子: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俄罗斯文学的独特魅力,那么我想可以用这样一个词:厚重。如果要用四个字来概括,那么我想说:忧患意识。

注解:俄国文学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仅指俄罗斯一国的文学。由于俄罗斯的文化疆界在历史上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俄语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因素。“俄国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仍存在很多争议和含混。通常人们认为,产生于俄语文化氛围中的、以俄语写成文学都可归入“俄国文学”的范畴。

注解:俄罗斯历史命运的特殊性,使得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们拥有一种使命感,这与俄罗斯民族的特点和使命是相适应的。俄罗斯文学的发展,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和人民大众出路的思考,也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反应强烈的时代精神,表现新的主题,塑造新的主人公形象,这是苏联文学的特征。苏联文学的每一时期,都反映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在国内战争时期,文学创作号召人民投入战斗,表达人民为争取自由与独立而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讴歌苏联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进行社会主义劳动的首创精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文学展示了人类所经受的空前浩劫,表现人民抗击恶势力的勇气。苏联文学把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历史意识的觉醒放在创作的首位,塑造了一系列既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又有顽强性格和优美心灵的艺术典型。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说过:“俄罗斯文学不是产生于令人愉悦的创造力的丰盈,而是产生于个人和人民的痛苦而多灾多难的命运,产生于对拯救全人类的探索。”

也就是说,苏联文学的厚重和忧患意识,源于这个民族的苦难,以及摆脱这种苦难的追求。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造就了苏联文学深厚的人道主义内涵。

苏联文学还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

事实上,俄罗斯作家的怀疑精神、叛逆性格和批判眼光,使他们往往难以避免被捕、被监禁、被流放和被发配苦役的命运。正如俄国哲学家、作家、革命家赫尔岑所说:“我们的全部文学史,就是一部殉道者的史册,放逐者的列传。”

猜你喜欢
  • 干吉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干吉的事迹|史鉴

    干吉,又作于吉,干室,琅邪(今山东临沂)人。东汉末方士。据《后汉书》记载,干吉于曲阳泉水上得神书170卷,号《太平清领书》。汉顺帝时(公元126—143年),干吉弟子宫崇将该书献于朝廷,但当时未能流布

  • 邵燕祥《大峡谷去来》

    一个扰攘喧嚣,一个肃穆幽静; 一个珠光宝气,炫人耳目,一个雄奇深邃,浑然天成;一个灯火辉煌,城开不夜,一个月色迷离,万籁俱寂;一个矗起沙漠间,蓝天绿地,却置身万丈红尘,一个历经千百劫,刀劈斧斫,反化成

  • 吉狄马加《移动的棋子》

    移动的棋子相信指头,其实更应该相信手掌的不确定,因为它的木勺并不只对自己,那手纹的反面空白的终结,或许只在夜晚相信手掌,但手臂的临

  • 骆宾王《于西京守岁》全诗翻译及赏析

    骆宾王的诗《于西京守岁》赏析 于西京守岁 骆宾王 闲居寡言宴, 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 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 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

  •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陈子昂诗《修竹篇》赏析

    修竹篇 陈子昂 龙种生南岳, 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 烟雨下微冥。 夜间鼯鼠叫, 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 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

  • 《鹿鸣》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三)呦呦鹿鸣,

  • 岑参《送柳录事赴梁州》全诗赏析

    英掾柳家郎,离亭酒瓮香。折腰思汉北,随传过巴阳。江树连官舍,山云到卧床。知君归梦积,去去剑川长。

  • 白居易《重答刘和州》全诗赏析

    分无佳丽敌西施,敢有文章替左司。随分笙歌聊自乐,等闲篇咏被人知。花边妓引寻香径,月下僧留宿剑池。可惜当时好风景,吴王应不解吟诗。 作品赏析【注释】:来篇云: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又云:若共吴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鉴赏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简析】 在一个箫瑟

  • 古代诗歌之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全译、翻译和译文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2 。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3 。 岭枝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4 。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5 。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