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柔弱胜刚强》翻译与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柔弱胜刚强》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柔弱胜刚强翻译与解读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01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02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03正言若反01

今 译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之物,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弱的能战胜强的,柔的能战胜刚的,天下人无有不知,却都不能实践。

因此圣人曾说:“能承受国家污秽耻辱的人,可以成为国家之主;能承受国家不祥祸殃的人,可以成为天下之王。”正面的话,好像是反话。

评 议

本章是在阐明柔弱胜刚强的命题,它虽是哲学命题,但却可以普遍运用;同时它也是兵法思想,可以用于军事斗争。

老子为了阐明本章的主旨,他以水为例,说水虽然柔弱,而攻击坚强的金石之类,非水莫属,认为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因此,在老子看来,世人都应当实践“柔弱胜刚强”的理论。但是,老子认为令其遗憾的是:“天下莫不知”,但却“莫能行”。老子为了能让世人高度重视“柔弱胜刚强”的理论,就出示“重言”即古代先贤圣哲之言,以期达到增强感染力的效果。老子所谓“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即是庄子所谓的“重言”。老子认为能“受国之垢”、“受国之不祥”之人,即具有以柔弱胜刚强的意志,方能担当国家之主。

从构思与结构上而言,本章是分三个层次来阐明主旨的。其一,先以柔弱之水能攻坚强为例,来说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其二,说明世人皆知此理,但却“莫能行”之。其三,举出圣人“重言”,以期引起世人的重视。这三个层次,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当今世界,与老子所处时代不同,处理国家与国际事务,不能只用“以柔克刚”之策,应当刚柔兼济,才是上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01莫之能胜:即“莫能胜之”的倒句。之,指水。以:河上公本、严遵本等无“以”字,诸本皆有“以”字。林希逸曰:“水为至弱,而能攻坚强,世未有能胜之者。千金之堤,败于蚁穴之漏,是弱之胜刚者。无以易于水也,故曰‘其无以易之’。”吴澄曰:“金石至坚,然磨金石皆须用水,是水为攻坚强之第一物。莫有能先之者,欲以他物易之,而无可易之也。”奚侗曰:“击之无创,刺之无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天下固无可以变易,此水之物也。”0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河上公本、王弼本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傅奕本作“柔之胜刚,弱之胜强”。误。林希逸曰:“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如水之易见,人莫不知之。而至道在于能柔能弱者,莫之能行也。”吴澄曰:“水为至柔弱之物,而能攻至坚刚之金石,此柔弱能胜刚强。天下之人莫不知之,而莫有能行柔弱之事者,盖叹之也。”奚侗曰:“知之非艰,行之维艰。”03垢:说文解字曰:“垢,浊也。”吴澄曰:“垢,污秽也。”不祥:不吉善,祸殃。河上公曰:“人君能受国家之垢浊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则能长保其社稷,为一国之君主也。人君能引过自与,代民受不祥之殃,则可以王天下。”林希逸曰:“故古圣人常有言曰:‘能受一国之垢者,方可为社稷主;能受一国之不祥者,方可为天下王。’此即‘知其荣,守其辱’之意。不祥者,不美之名也。盖位至高者,不可为天下求胜,须能忍辱,则可以居人之上。”吴澄曰:“污秽不吉善,人所耻贱以为卑辱,圣人则不然,虽一国以污秽不吉善之名归之己,皆受之不辞,盖能柔弱,甘以卑辱自处,非如刚强之人欲以尊荣上人也,然神所歆享而可以主社稷,民所向往而可以王天下。强刚者神怒民叛而失国失天下。柔弱者神祐民附,有国有天下。此柔弱胜刚强之效也。”01正言若反:有两种不同诠释:其一,河上公曰:“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其二,奚侗曰:“高延第曰:‘此语并发明上下篇立言之旨。凡篇中所谓致虚守静、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柔弱胜刚强、不益生则生、无为则有为、不争莫与争、知不言、言不知、损而益、益而损,言相反而理相成,皆正言也。恐世人不察,故著此以晓读者。’”按:奚侗引自高延第老子证义,而对老子“正言若反”诠释,非常精辟,见解极是。
猜你喜欢
  • 杨无咎《柳梢青》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柳梢青》·杨无咎 杨无咎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本词的作者杨无咎是一位隐士,并以画梅见长。由于词

  • 处患难者,勿为怨天尤人之言;处贵显者,勿为矜己傲物之言。

    名言: 处患难者,勿为怨天尤人之言;处贵显者,勿为矜己傲物之言。 注释: 尤: 责怪。矜己: 夸耀自己。 句意: 身处患难时不要怨天怪人;飞黄腾达时也不要夸耀自己,贬低别人。 出处: 清·钱大昕《十驾

  •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课反思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课反思,内容包括读古诗古文反思2000字,开诗词鉴赏课的收获、感想、建议,古诗词鉴赏如何反思。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古典诗歌形成的环境及构成的意象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 与 学生的生活、 经历、 学识相差很

  • 唐合萍《蹚过村子那条河》

    一刚吃过早饭,嘉木就在奕凡家门口喊。喊了半天,奕凡还没出屋,他急了,大步向屋里走,走到堂屋门口停住了,大声说:“奕凡,你再不出来,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名句】古之欲明明德 ① 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②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③ 其身。 【注释】①明明德:显明美德。②齐:整治。③修:修养,完善。 【释义】古时的圣人要天下人显明美德,

  • 袁冬青《故乡的人和事(组诗)》

    每一粒沙子都是我的亲人故乡的河水积满太多沙子那么多沙子用金子铺路每一粒都是我一路寻找的亲人多年前,我遇到放羊的小琴她坐在沙滩上流泪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出处】唐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 【意思】单凭粗略的画像,怎能辨出昭君的青春美貌呢?昭君身 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珮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

  • 曹植《七步诗》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曹植的《七步诗》描绘了他对美丽少女的深情。在短短七步内,他用精湛词藻将爱意倾诉。全诗生动描绘了少女的美貌、傲人身姿和灵动迷人的眼神。诗中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深度和冲动,表达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和欲望。这首诗虽文字简短,却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曹植的才情和他对美的敏感。这首诗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 张爱玲

    张爱玲第一次读张爱玲是二十一岁。买了她两本厚厚的小说集,翻来覆去,不能入味,即便读完了也不知所云,真是奇怪。阅读体验中,从来没有哪

  • 古代诗文名篇之诗歌·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鉴赏和解读

    《黍离》是《诗经·国风》中的一篇名篇。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寓意深远的乡村景象。诗人以黍离的生长为线索,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稳定的期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民的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黍离象征着社会的安宁,诗人希望国家能够和睦安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通过对黍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繁荣昌盛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