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昭·书室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黄仲昭·书室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家君子于室西构屋数楹①,贮遗书,仲昭于是讲肄②。久而有所乐,铭以识之,且以贻后人。铭曰:陶朱所乐者③,金玉之充积,然系于天,不可必得。赵孟所乐者④,轩裳之赫奕⑤,然系于人,有时而失。茅茨数椽⑥,图书四壁。睹尧舜之治于典谟⑦,挹羲文之容于卦画⑧。究宣尼褒贬之心⑨,歌成周风雅之什⑩。乐以和其心之乖戾(11),礼以治其身之邪僻(12)。横焦桐以古奏太之音(13),披汗竹以考前代之迹(14)。尚友尽古人(15),笑谈稀俗客。隔红尘于帘幕,收阳春于胸臆。不必金玉而理义之富无穷,不必轩裳而天爵之贵莫能及(16)。颜渊之巷(17),原宪之室(18),惟其所乐者在此而不在彼,故千古垂光于载籍(19)。然则士之生世,又何必求在天之所难求,而必在人之所难必耶(20)?【注释】①家君子:指其父。楹(ying):计算房屋的单位,一间为一楹。一说一列为一楹。②讲肄(yi):讲习。③陶朱:即陶朱公,春秋时越国范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认为越王勾践为人不可共安乐,便弃官远去。到了陶,称朱公。以经商致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孙经营繁息,遂致巨万。后世因以陶朱公称富者。④赵孟:春秋时代晋国大夫。⑤轩裳:卿大夫的车和衣裳。亦谓官位爵禄。赫奕:显赫。⑥茅茨(ci):茅草房。椽(chuan):指房屋间数。⑦典谟:指尚书中的尧典、大禹谟。⑧挹(yi):通“揖”,作揖。羲:伏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相传他始画八卦,教民捕鱼畜牧。文:周文王。旧传周文王发展八卦,作周易的辞部分。⑨宣尼:指孔子。汉书·平帝纪:“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尼公。”因以宣尼称孔子。⑩成周:即西周的东都洛邑(今洛阳)。代指西周。(11)乖戾(li):抵触,不和。(12)邪僻:乖戾不正。(13)焦桐:琴名。东汉蔡邕曾用烧焦之桐木造琴,后因以称琴为焦桐。(14)汗竹:竹简,借指书籍。(15)尚友:上与古人为友。(16)天爵:自然的爵位。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17)颜渊:孔子弟子,名回,字子渊。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8)原宪(约前515—?),孔子弟子。春秋时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字子思,亦称原思,仲宪。孔子死后,隐居于卫。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19)载籍:书籍。(20)必:坚决做到。【译文】家父于室西盖房子数间,贮存古书,我在这里讲习。久了,而有一种乐趣,写铭记下来,并留给后人。铭说:陶朱公所感到快乐的,是金子、美玉的堆积,然而,这是由天决定的,不是一定能得到的。赵孟所感到快乐的,是官爵显赫,然而,这是由人家决定的,有时会失去。茅屋数间,图书摆满四壁,从尚书中的尧典、大禹谟中看尧舜的天下大治,从周易八卦中向伏羲、周文王的面容作揖,探究孔子春秋褒贬的意图,歌唱西周国风、大雅、小雅的篇章。用音乐来调和自己心中抵触的情绪,用礼来处理自己身上不正当的东西。把琴横在面前来弹奏太古的音乐,翻阅图书来考察前代的事迹。上与古人交朋友,朋友都是古人。与自己谈笑的,很少有俗客。把尘世隔在帘幕的外面,把大好春光收在自己的胸里。不必有金玉,而有理义之富无穷无尽。不必当高官,而自然的爵位之高贵,什么也比不了。颜渊所居的陋巷,原宪所住的敝室,因为他们所乐的在此而不在彼,所以千古流芳于书籍。既然这样,那么,士生在世上,又何必去求向天所难求的东西,而坚决要做由人家掌握自己很难坚决做到的事呢。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金炉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
《惯于长夜过春时》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养花人在长夜里独自照料花卉的情景。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读后令人感叹生命的宝贵,以及人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之情。整篇文章语句通顺,充满诗意,给人以深思。
-
张岱的书,较能见到的有《琅環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及《夜航船》。其《琅環文集》,如同大多数的文集一样,是各体文章的汇编。《
-
人到四十以后,格外爱起秋来。不是那种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地爱,是低头绣花地爱,很瓷实地爱。是一种说出来就浅薄,就词不达意只能默然意会
-
【4084】六祖坛经(徐文明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14万字,2018年5月第1版,45元)△十部分:[1]悟法传衣第一;[2]释功德净土第二;[3]定慧
-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① ……(无情者)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② 。(《庄子·德充符》) 【注释】 ①情:人主观上的情欲,指人世间的是非。②
-
作者: 张云清崔承枢李耘 【原诗】:东风袅袅泛崇光(1
-
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
-
【名句】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语出战国屈原《九章·抽思》。谁不施舍别人就能得到报答?谁不经播种开花结果就能得到收获?意思是说只有行善好施才会得到善报。说明人应当乐于施舍。孰:谁,哪个。
-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