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词·毛铉》原文与赏析
毛铉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毛铉,字鼎臣,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明洪武时在陕西一带从军戍边,后迁国子学录。他的诗有些富于生活气息。
这首诗维妙维肖地刻划了一个情窦初开而不失稚气的少女神态,别具风味。诗中写小女孩“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小姑”在此是新娘的意思。这个“小姑”,可能是她的婶,才进门不久,因而作新娘的印象在她的心目中很是深刻。新娘从外观上说最明显的就是她的新衣。女孩子在家有喜庆时也制了新衣。如今下床着上新衣,自然联想到小姑拜堂时的景象,她也就学着下拜了。她毕竟不是毫无所知,也朦胧地意识到这是结亲的事,于是便“低头羞见人”了,为了掩饰,又“双手结裙带”。俯身下拜,含羞低头,和“结裙带”的动作相合,很是自然。
这个小女孩幼稚中见成熟。她的学拜,不是一般的模仿,意识到这是怎么回事,但又不是十分明晰的。如果她完全理解了小姑的拜是什么意思,她也不学拜了。她已知“羞”,并懂得掩饰。
诗人正是抓住小孩子知与不知之间的状态,攫取典型镜头,摄下这妙趣横生的形象。这里写的女孩子,比施肩吾幼女词“幼儿才六岁”要来得大,比李端拜新月的少女年龄小。诗人准确地把握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作了恰到好处的描写,妙趣也就产生了。
-
作者: 班固 【原文】: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盖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教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全文,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全文,人教版1一6年级必背古诗文4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长歌行》汉代: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
水调歌头·中秋苏轼【原文】明月几时有?把[1]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我欲乘风归去[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2〕 。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乃]及皇时 〔3〕 。自咸英以降,亦无得而论矣 〔4〕 。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
-
陶云爱吾庐,吾亦爱吾屋。屋中有琴书,聊以慰幽独。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绿。舍上晨鸠鸣,窗间春睡足。睡足起闲坐,景晏方栉沐。今日非十斋,庖童馈鱼肉。饥来恣餐啜,冷热随所欲。饱竟快搔爬,筋骸无检束。岂徒畅肢
-
(1)岭南自古是“罪官”的流放地 从广义上说,被封建王朝贬谪岭南的“罪官”,也可列入移民行列,其中虽有后来被赦罪或平反后被调出岭南的,但也有不少官员因此而终老岭南,子孙也落户岭南。 自秦始皇建立起大一
-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的全部古诗词,内容包括语文四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小学四年级语文书上册的古诗词,语文四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小学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作者:【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话文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
-
庐山多桂树,湓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华,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虽宫囿省寺中,未必能尽有。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至有蒸爨其桂,剪弃其竹,白眼于莲花者。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唁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邯郸本地歇后语骂人的话,内容包括邯郸方言的歇后语,邯郸话,,,,狗其实(音译),,是什么意思?骂人的,骂人的歇后语。一分钱的酱---难烩(会) 一元钱买担菜---两篮(难) 一餐吃个大胖子---谈何容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块硬骨头---不好啃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