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范雎说秦昭王》全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范雎说秦昭王》全文赏析

范雎说秦昭王

范雎上书,秦昭王大说,使以传车召范雎,于是范雎乃得见于离宫。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缪为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欲以感怒昭王。昭王至,闻其与宦者争言,遂延迎,谢曰:“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会义渠之事急,寡人旦暮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受命。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观范雎之见者,群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耶?”范雎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遂收功于吕尚,而卒王天下。乡使文王疏吕尚而不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业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非有畏而不敢言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为厉,被发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五伯之贤焉而死,乌获、任鄙之力焉而死,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又何患哉?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箎,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伯。使臣得尽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之说行也,臣又何忧?箕子、接舆,漆身为厉,被发为狂,无益于主。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可以有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于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终身迷惑,无与昭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臣死而秦治,是臣死贤于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辟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辱至于此,是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是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是!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秦王亦拜。

范雎曰:“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民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此王者之民也。王并此二者而有之。夫以秦卒之勇,车骑之众,以治诸侯,譬若驰韩卢而搏蹇兔也,霸王之业可致也。而群臣莫当其位,至今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秦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秦王之俯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也,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亲也,越人之国而攻,可乎?其于计疏矣。且昔齐湣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弊、君臣之不和也,兴兵而伐齐,大破之,士辱兵顿,皆咎其王,曰:‘谁为此计者乎?’王曰:‘文子为之。’大臣作乱,文子出走。故齐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借贼兵而赍盗粮者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惧,必卑词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因可虏也。”

昭王曰:“吾欲亲魏久矣,而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奈何?”

对曰:“王卑词重币以事之。不可,则割地而赂之;不可,因举兵而伐之。”

王曰:“寡人敬闻命矣。”乃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

猜你喜欢
  • 白居易《游赵村杏花》全诗赏析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 《史记·张骞使西域》全文、翻译和鉴赏

    (节自 《大宛列传》) 大宛之迹 ① ,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

  • 《野叟曝言》原文和解析

    野叟曝言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第一奇书野叟曝言》,又名《第一奇书》、《兴替宝鉴》、《大侠艳史》、《剑骨琴心》、《文素臣》。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作者夏敬渠(1705—1787),字懋修,号二铭,

  • 鲁迅《推背图》全文、注释和赏析

    我这里所用的“推背”的意思,是说:从反面来推测未来的情形。 上月的 《自由谈》里,就有一篇 《正面文章反看法》,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文字。因为得到这一个结论的时候,先前一定经过许多苦楚的经验,见过许多可

  • 苏轼《送胡掾》全诗鉴赏

    乱叶和凄雨,投空如散丝。游年一如此,游子去何之。节义古所重,艰危方自兹。他时著清德,仍复畏人知。

  • 杜牧《独柳》全诗赏析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 《鹊桥仙·乞巧楼空赏析》

    此篇约作于爱妻亡故之后,词中表达了楼空人去,物是人非的伤感,又进而生发出梦幻般的奇想。亦实亦虚、饶有浪慢特色。

  • 苏轼《浪淘沙》全诗鉴赏

    昨日出东城。拭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 国学名句“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 语出宋代石介《题郓州学壁》。水之所以不会干涸,是因为它有源泉;树之所以不能拔出,是因为它有根本。比喻教育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

  • 东王公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二: 《枕中书》: 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 《太平广记》 卷一引 《仙传拾遗》: 木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