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晨《十六字令·眠月影穿窗白玉钱》自我解嘲词作
十六字令周玉晨 眠,月影穿窗白玉钱。 无人弄,移过枕函边。
这是一首十分别致的小词。十六字令的形式在词调中显得很特别,只有十六个字,其短小为词中之最,在这样短小的篇幅里表现出完整、生动的意境是很不容易的。而周玉晨这首作品做到了,并且其内容与表现也都有许多独特之处。
首句“眠”字突入,沉重有力,涵盖全篇。“眠”实为未眠、失眠,下文对“月影”的凝视和联想全由此一“眠”字引起。次句描写洒落在地上的“月影”,造境新颖而传神。李白静夜思是写月影的名篇,其中月影被“疑是地上霜”,而在周玉晨的词里月影则被当成了“白玉钱”,有人认为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不为过。明月的光影在两篇作品中的形象不同,但都写得恰切真实。李白诗中的月光是没有遮拦地倾泻在地上的,是一片白光,故有了“地上霜”之疑;周玉晨词里的月影是透过窗外树枝的间隙而投射到地上的,呈现为一片斑驳陆离的光点,故好似撒落的一枚枚铮亮的铜钱。月影在李诗和周词中形象的不同,应与二者所传达的情思意趣不同相关。如“霜”的月光,表现的是诗人身在异乡的孤冷之感;那似“钱”的月影,又包含了词人怎样的情趣呢?在读完全词后,我们便会逐渐体会到个中意味。
第三句中的“弄”意为“弄钱”,即耍钱,是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两句写月影在屋内的移动,继续以钱作喻,说没有人耍弄它,它却移到了自己的枕头边。钱,是生活的必需之物,由此也造成了社会中的贫富贵贱,人们对它是又爱又恨,于是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一些穷书生来嘲弄它,拿它打趣。如宋杨万里曾写一首题为戏笔的小诗:“野菊黄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杨诗将野花比作钱币,嘲讽社会的不公;周词以钱比月影,并写它如何自动地来到身边,其中是否也包含了对其穷困处境的自我解嘲?我们虽然不清楚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但根据文本提供的艺术空间,是完全可以作如此解释的。
-
东山 作者: 戎耀文 【本书体例】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
【原题】:陈洮湖取古今梅诗自鲍明远降至今日名腾集中所赋悉和之凡千首计三十六卷十日然后读毕用其叙中四韵和题其后
-
郭璞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珪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潜颖怨青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郭璞生活在西晋末、东晋初,这是一个混乱而又不争气的时代,“八王之乱”
-
东方之月,升起在东方 荡荡的银须飘下 落地生根 以江为乳 以山为土 一时间东方的神话全都开花 在水是莲 在陆是菊 皎皎的明月,在东方之树上高悬 东方之月,升起在东方 滚滚的月潮袭来 浪涛喧哗 以暮为源
-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忆江南”,
-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
【4117】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李培林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7 8万字,2018年9月第1版,98元)△总报告及9个分报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