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李白《行路难·其一》道路坎坷,重拾信心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行路难·其一》道路坎坷,重拾信心

行路难

—你要去向何方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这又是一首借用乐府旧题写的诗,写作时间正是在李白得罪高力士和杨贵妃,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

李白一生四处游历,广交好友,有不少知己。在他遭遇困境,被变相贬出长安前,一对好友不惜金钱,设了丰盛的宴席为他送行。李白一向嗜酒如命的酒鬼常态,头一次拿着酒杯却难以下咽。他好不容易被唐玄宗重视,却受权臣排挤,落得如此下场,今后的路怕是更难走了。

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李白的心情开始低落,他推开了酒杯又撂下了筷子,闷闷不乐地离开座位。他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内心茫然无法平静。蜀道虽难,却只是天险,在这个昏暗的世道中,天险远没有人心那么险恶啊!人生不如意之事仿佛在这一刻全被自己碰到了,想做什么都做不成。

为了体现道路的坎坷,李白在诗中举了两个例子。他想渡过黄河,不料冰雪把河川冻住了;他想攀登太行山,大雪却把山路封住了。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强大的力量在跟他作对,总之是做什么都不顺利。

遥想当年商朝大臣伊尹梦见自己坐着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来就被商汤重用,辅佐商汤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殷商王朝由此开始。姜子牙用直鱼钩在河边垂钓,谓之“愿者上钩”。后来周文王真的“上钩”了,他任命姜子牙为丞相,辅佐自己讨伐商纣,最终灭了殷商,成就大周天下。姜子牙和伊尹这两位贤者能被伯乐赏识,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大事业,李白认为自己也有同样的治国之才,奈何就是没有他们那样的机遇。不被君王所信任,实乃有心无力!

此番被贬出长安,一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远看前方道路坎坷,行走起来万分艰难,然而艰难的远远不只是脚下的路啊!他若只想征服脚下的道路,还能使出各种对策:遇水可划船乘舟,遇山可着谢公屐,遇火可以水令之灭,遇冰可用火使之融。可生在这样一个昏暗的世道,君王不信任,权臣来排挤,他一个人的力量如此渺小,怎能敌得过?

然李白终归不是平凡之人,在对自己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他依旧可以重拾信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扬起风帆渡过大海!

姜子牙年轻时当过屠夫,开过酒店,他满腹经纶却熬到白发苍苍,六十岁还未能有所成就。伊尹曾是乡野间耕地的农民,为了施展抱负他不惜自降身份,成为女子的陪嫁者。这二人有所成就之前都吃过不少苦,和他们相比,李白一没有到花甲之年,二没有失去自由之身,虽说今日被奸臣陷害不得已离开京城,但是来日方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是不知道,这是他自信之说还是仅仅是安慰自己的话语。

在这首诗中,李白所描述的是自己离开长安前朋友为他饯行的情形,以及他的忧心和信心。行路难和清平调一样,总共有三首。除了这最出名的第一首之外,我觉得第三首也挺有意思的。

行路难·其三

唐·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三首诗中,其一主要是表信心,其二大概是发牢骚,其三则借古讽今,以古人之事来提醒自己。

“颍川洗耳”讲的是尧舜时期一位叫许由的人,为人高洁,颇有贤名,于是尧就想把帝王禅让给他。谁知许由听了之后就到颍川去洗耳朵,表示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首阳采蕨”的典故我在写诗经·采薇一诗的时候提到过,伯夷叔齐因互相让位不成而逃到首阳山,后来殷商灭亡,他们不愿食用周朝的粮食,采薇食之,最终饿死首阳山。

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许由和伯夷叔齐的行为或许太过迂腐,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李白也认为,不能学他们的行为,也别做什么有名的隐士了。自古以来,有多少功成名就者最终还是枉死。春秋有名的军事家伍子胥如此,三闾大夫屈原如此,西晋贤者陆机如此,秦始皇倚重的大臣李斯也是如此。所以,与其蹚浑水而丢了性命,还不如学张翰那样,做官不开心干脆回家过平凡的日子!

题目虽相同,作诗时间也相同,但其三和其一所体现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态度,不妨猜测一下,被贬后的李白心情应该是万分纠结的。前路茫茫,何去何从仍然是个未知数。

猜你喜欢
  • 寓言“对牛弹琴”注释、翻译和解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① ,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 ② 之鸣,即掉尾 ③ 奋耳,蝶躞 ④ 而听。 ——《弘明集·理惑论》 ⑤ 【注释】 ①操:琴曲。②孤犊:离开母畜的小

  • 《关雎》鉴赏、赏析和解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

  •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

  •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温庭筠《更漏子》鉴赏

    更漏子 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简析】 春夜

  • “赏不逾时 罚不迁列”注释、译文和评说

    古者贤王,明 ① 民之德,尽民之善,故无废德,无简民 ② 。赏无所生,罚无所试。有虞氏不赏不罚而民可用,至德也;夏赏而不罚,至教也;殷罚而不赏,至威也;周以赏罚,德衰也。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明者:聪明的人。未萌:尚未萌发。聪明的人在事情尚未萌发时,就能预见到长远;有智慧的人在危难没有形成时,就能及时加以防范。指做事应防患于未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赣江舟中棹歌·[清]魏源》原文与赏析

    [清]魏源峡锁群山十万魂,山花四月未缤繙。前林晓忽花全放,多为溪雷一夜奔。清末著名思

  • 白居易《莫走柳条词送别》全诗赏析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

  • 《君子尚德,小人尚力;尚德树恩,尚力树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尚德,小人尚力;尚德树恩,尚力树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邵雍《君子吟》,重道立德类名言句子

  • 初三必背古诗词内容(初三必背古诗29首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三必背古诗词内容,内容包括初三必背古诗29首古诗,初三语文必备古诗,初中必背古诗50首。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