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羽父引用谚》原文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羽父引用谚》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李志获 【本书体例】

【原文】:

山有木,工则度之(2)。宾有礼,主则择之(3)

【鉴赏】:

谚语,本是广泛流传于社会上的一种带有哲理性的语言,所以说文训解为“传言”。文心雕龙·书记说“谚者,直语也”,意为在简明的语言形式中说明道理,不事文饰而径直道出。它本是广大群众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生活哲理,在一定社会生活环境下往往带有公理性质。从先秦以来,谚语常被在社交场合称引用以说理或明志。本篇就是羽父在劝阳滕侯与薛侯争长时引以说理的。这首周谚意在告诫人们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只要自己是一个有着道德修养的人,别人一定会敬重你,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不着自己去争、去讨的。这种强调自我道德完善的说法,本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时至今日对我们仍不无教益。这首谚语可分前后两部分,前段以山上的树木设喻,说明树木假若自己长得成材,必然会引起掌管伐木的官员注意,量材选用。后段直言宾客如果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主人就会敬重他,选择任用他。设喻切当,说理精辟,闪现着智慧的火花。谚语有别于歌谣的一个特点是不能咏唱却广为流行,所以句式简短,易于传记。本篇句式严整,节奏鲜明,句尾又同结以“之”字,易记易诵,且富有音乐美,很能反映谚语的特点。

猜你喜欢
  • 唐宋八大家《苏轼·三槐堂铭并叙》散文名篇鉴赏

    文章的最后,是正式的铭文。用四言韵语赞颂了王氏三槐的茂盛,王氏几代人德行的高尚,进一步说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积德,子孙获报”的规律。

  • 朱熹《春日》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①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② 【注释】 ①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这里指晴日。②等闲:寻常,随便。 【译文】 晴朗的春日我采撷芳草来到

  • 欧阳修《鹦鹉螺》全诗鉴赏

    大哉沧海何茫茫,天地百宝皆中藏。牙须甲角争光鋩,腥风怪雨洒幽荒。珊瑚玲珑巧缀装,珠宫贝阙烂煌煌。泥居壳屋细莫详,红螺行沙夜生光。负材自累遭刳肠,匹夫怀璧古所伤。浓沙剥蚀隐文章,磨以玉粉缘金黄,清◇旨酒

  •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诗鉴赏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剩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

  • 《树中草赏析》

    《树中草》,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发了世人命运飘忽不定的郁闷之情。

  • 名诗《咏史(其二)》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咏史(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 ① ,离离山上苗 ② 。以彼径寸茎 ③ ,荫此百尺条 ④ 。世胄蹑高位 ⑤ ,英俊沉下僚 ⑥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 ⑦ ,七叶珥汉貂 ⑧ 。冯公岂不

  • 有关于改革的议论文素材、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题解析 [解题]改革(reformation),指把事物中用的不合理的部分改造成新的、符合客观规律、适应客观情况的。 [析题]为什么要改革?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唯有不断地改革,

  • 白居易《结之》全诗赏析

    欢爱今何在?悲啼亦是空。同为一夜梦,共过十年中。

  • 吕氏春秋(战国)

    作品简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杂家的代表作。由战国末年秦国宰相吕不韦招集各种

  • 尚书《毕命第二十六》译文与赏析

    毕命第二十六毕命第二十六 【原文】 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胐[1583]。越三日壬申,王朝步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