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瞻卬》原文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瞻卬》原文与鉴赏

作者: 荆三隆 【本书体例】

【原文】: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如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1)。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2),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犹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3),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4),式救尔后

【鉴赏】:

本篇是一首政治讽喻诗。指斥周幽王宠幸褒姒,致使朝政大乱,祸国殃民,在一定程度上对西周末年黑暗的政治状况作了大胆的揭露。

从诗中反映的内容看,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和命运深深的忧虑,其本人也是黑暗政治现实的受害者,因此在讽刺批判幽王等人的同时,也悲叹自己的不幸,生不逢时,他站在维护贵族阶级利益的立场上对现实忧心如焚,希望幽王能够改恶从善,挽回其失败的局势。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中我们可以知道,幽王是西周王朝最后一个国君,在位共十一年,不务正道,昏庸腐败,重用奸臣,诬陷忠良,特别是得到褒姒之后,废了申后,又赶走了太子(申后的儿子),引起了申侯的强烈不满。申侯联合一些部落首领攻打幽王,幽王点起烽火,向诸侯们求援,但由于他曾为博得褒姒一笑,在无军情时点燃烽火,诸侯来后,没有敌人,褒姒大笑,视国家大事如同儿戏。此次,虽军情紧急,但幽王已失信于其他诸侯,因而没有军队赶来相救,从而招致申侯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王朝也随之灭亡。因此本诗作者在诗中所反映的状况是真实可信。作者也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在西周王朝濒临灭亡的关头所发出的愤怒的呼声,表现出统治阶级内部的重重矛盾,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政治动乱前夜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历史画面,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全诗共分七章,前二章尽诉幽王的苛政,揭发了他的种种罪行:“邦靡有定”,在他治理下国无宁日;“士民有瘵”,百姓没有活路,使国事混乱;“此宜天罪,女反收之”,无罪的人,你将他收进大狱,“彼宜有罪,女复说之”,做恶的人反而被重用,从而指出幽王的倒行逆施是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第三章指出幽王推行苛政,国家遭难的根源在于对褒姒的宠幸。她如同“枭”和“鸱”一般,狠毒贪婪,以她善为谗言的“长舌”干预朝政,成为国家灾祸的根源。作者这种“女人是祸水”的观点,实际上是为幽王开脱,因此这无疑是一种偏见。第四章从正面谈到女人应该去从事养蚕纺织的事情,不应参政。第五章作者沉痛地指出幽王的作恶终将导致周王朝倾覆的可悲下场。第六章写贤士都纷纷逃亡,自己忧心忡忡,为周王朝面临的溃败,发出了“心之悲矣”的无限悲叹。最后一章写作者希望幽王能够改邪归正,并祈求苍天降福,以挽救周贵族的子孙们,在一片悲哀声中结束了全篇。

诗序说此诗是“刺幽王大坏也”。我们认为这是符合本篇各章所揭示的内容的,但在指斥幽王的同时,还殷切地希望他能悔过,从而挽救周王朝,表现出作者对周王朝的耿耿忠心。我们可以说这是贵族中的有识之士对行将崩溃的周王朝所唱出的一首挽歌。

本诗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多采用直陈其事、直抒胸臆的手法,言辞激越慷慨,犀利似剑。

猜你喜欢
  • 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首诗刻画了少妇急切盼望久别的丈夫归来的微妙的心理状态。 【全诗】 《 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 》 .[唐].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作者小传】 权德舆(

  • 《放言(其三)》禅思哲理诗赏析

    放言(其三)白居易①赠君一法决狐疑②,不用钻龟与祝蓍③。试玉要烧三日满④,辨材须待七年期⑤。周公恐惧流言日⑥,王莽谦恭未篡时⑦。向

  • 《自诒》

    [宋]陆游 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时一念不容差。 身如病鹤长停料,心似山僧已弃家。 高枕时时闻解箨,卷帘片片数飞花。 饭余解带摩便腹,自取风炉煮晚茶。 《自诒》是陆游晚年之作。“诒”通“贻”,遗留、送给。

  • 韩愈《与崔群书》原文、赏析和鉴赏

    韩愈 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宣州,主人仁贤,同列皆君子,虽抱羁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台耶! 宣州虽

  • 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发生在近代的一次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战争。1865年初,浩罕国(今阿富汗)统治者趁新疆维吾尔族民众反清斗争之机,派陆军元帅阿古柏侵占新疆南部。1866年底,阿古柏诱杀哈比布拉,吞

  • 白居易《白牡丹》全诗赏析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 《剑器近·夜来雨赏析》

    此词以柔笔抒离情,共分三段,前面两段是双曳头,即句式、声韵全都相同。(周邦彦的《瑞龙吟》前面两段也是双曳头,其内容先是走马访旧,其二是触景忆旧)。在此词,前两段虽然都是写景,但第一段是写眼前所见的,第二段是写耳际所听到的;不仅有变化,而

  • 《吝啬鬼》

    《吝啬鬼》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1622—1673)的另一部代表作。巴黎高利贷者阿巴公,家有万贯,但他吝啬刻薄到叫人不可置信的地步。他完全不顾年轻人的幸福和爱情,要儿子克雷央特娶一个有

  •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全诗赏析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朅来游嵩

  •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选自《论语·宪问》。 怨:怨恨。 尤:责备。 下学:即学下,学的是平常的知识。 上达:即达上,通达于仁义。 【赏析】 在《论语·宪问》一章里,孔子与弟子谈论一个人不为别人了解时应有的态度。他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