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原文与鉴赏
作者: 董润林 【本书体例】
【原文】:
式微式微(1),胡不归?微(2)君之故(3),胡为乎中露(4)!
式微式微,胡不归?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5),胡为乎泥中(6)!
【鉴赏】:
式微一诗,何人所作,所叹何事,历来说法不一,但多牵强附会,有损诗意。其实呢,实实在在是一首役夫不堪繁重的劳役而抒其怨苦的诗。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战事频冗,繁重的兵役、徭役,使得众多平民百姓妻离子散,痛苦不堪。这正是式微一类诗产生的社会背景。有道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即指此之谓也。
全诗共两章,均以夫妻问答形式写出。每章四句,前两句是妻子的怨责,后两句则是丈夫的回答。“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就要晚啦,夜已经深啦,你怎么还不回来呀?两个“微”字相叠,不独写出了天黑的程度,也写出了妻子久等丈夫不归的急切心情。“胡不归”句,在看似责问的语气中,饱含了妻子无尽的忧虑,读之直使人觉得情自衷来,意在深处。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两个答句,出语直率,毫无曲拐。意即如果不是为了繁重的劳役,不是为了官老爷们的“贵体”,我又怎能丢下心爱的妻子,久在外面忍受这夜半的冷露,雨中的泥泞呢!实在是苦差在身,难以由己。这陈述的话语是无可奈何的,但也倾吐了极大的怨愤和不平。
这首诗,由于采用问答设疑形式,增添了诗歌引人入胜、耐读有味的特色。复沓叠唱的句式,也加强了诗的语势,简洁生动地抒发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些,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
-
今朝把酒复惆怅,忆在杜陵田舍时。明年九日知何处,世难还家未有期。
-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
-
宋亡后诗人隐居福建建阳,给自己住所起名庆全庵。诗借物咏志,将自己居所比作桃花源,通过描写不希望桃花为外人所知,表达了诗人不仕新朝的决心。
-
典源出处 唐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
-
本篇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的行踪,暗线是作者情感的变化。从明线来看,作品是按照想荷塘、去荷塘、赏荷塘、离荷塘的顺序描写了游览顺序。
-
[唐]张祜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这是凭吊盛唐著名山水诗人孟
-
白头新洗镜新磨,老逼身来不奈何。耳里频闻故人死,眼前唯觉少年多。塞鸿遇暖犹回翅,江水因潮亦反波。独有衰颜留不得,醉来无计但悲歌。
-
国风·周南·桃夭无名氏【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之子于归,宜其室家[2]。桃之夭夭,有蕡其实[3]。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
-
古代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注释与译文
【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释与译文]这是描写出征士兵在归家途中心情的诗句,意思是:想起我离家的时光,杨柳啊轻轻飘荡;如今我返回家乡,正碰上大雪纷纷扬扬。诗句用聚会和分别的今昔
-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