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唐代贺知章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饱含了离别与归乡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乡音、乡情和人生变迁的思念和矛盾之情。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揭示了诗人小时候离开家乡的情景,而“乡音无改鬓毛衰”则表达了岁月离家后对诗人带来的磨砺与沧桑。
整首诗上下两句呼应,揭示了人生的变迁。第一句以“少小”、“乡音”让人联想到年少时的离家、乡音的浓郁;第二句以“老大回”、“无改鬓毛衰”刻画了时间的流失和岁月的沧桑。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
离开故乡的诗人终究归来,但归来之后却面临乡音发生改变的事实。这不仅意味着时间的流转,也反映了家乡的变迁和当地人的离散。乡音的改变让诗人倍感迷茫和孤独,与此同时,诗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衰老与时光流转。在这种矛盾的情感中,诗人将离家和归乡的复杂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诗通过对比离家和归乡的情感,展示了时间和乡情的矛盾与冲突。离家和回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命旅程,贺知章通过这首诗歌将这种矛盾之情表达得深沉而独特,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悠长。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名作,千古传诵。它以质朴闲淡的诗风,表达了游子久客乍归的复杂思想感情,纯以口语,天然真挚。此诗共有二首,这是其中之一。从诗题可知,这是诗人回到故乡,信笔所书之作。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民族心理——乡土观念特别强,人们往往对哺育自己长大的故乡,感情特别深厚,到了老年,外出的人就更加怀念故园,总希望叶落归根,回故乡安度晚年。此诗正是诗人晚年回到久别的故乡时即景所感之作。
“少小离家老大回”,一开头就直接点出离开家乡之久和回到家乡时年纪之大,突出诗人作客异乡的久远。“少小”与“老大”对比,写出了时间的跨度。诗人三十七岁考取进士,先后任过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直到八十二岁才辞官退休,回乡隐居。久违故乡,如今踏上故乡的土地,既熟悉又陌生,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心中该有多少话要说,可什么都不说,暗寓着无限感慨之情。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生动地刻划出暮年归来时的形象。“乡音”是每个人牙牙学语时就烙下的故乡印记。尽管时光飞逝,人生易老,岁月消磨,但家乡口音却没有改变。苏轼诗有“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清人叶燮诗中也有“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这是客子对乡音的共同感受。“鬓毛衰”照应上句“老大”,和“乡音无改”对衬,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明白如话地表达诗人初临故土的感慨,蕴含着对家乡无比深厚的感情,从而为唤起下两句作了精心而又自然的铺垫。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意陡增波澜,借儿童的眼睛和形象暗写自己,捕捉诗的意趣,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真是机杼别裁!谁会想到他就是家乡的老长辈呢?只以为是远方来的客人,儿童们有礼貌而又透出热情地加以问讯,好客天真之情溢然可见。从诗人感受来说,儿童的笑问却是诗人心头的一击。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归来,鬓毛疏落。昔日的主人今天反成了客人,此中感受既喜又悲,不胜感慨之至。“笑问客从何处来”,宛然看到那群儿童天真烂漫问话的音容笑貌,备感亲切,真是“亲不亲,故乡人”啊!诗有问无答,即悄然作结,留人玩味体悟。
全诗毫无雕琢,全用白描,没有词藻的修饰,却意蕴醇厚,宋宗元称“情景宛然,纯乎天籁”(网师园唐诗笺)。在结构上又独具匠心,通过层层翻进,奇趣妙生,对床夜语说“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此诗之境界,在唐人七绝中殊不多见。
-
第一首写羁留地的萧条冷落,近而感慨一生多桀,累受挫折。前半用典,说自己是个文坛老将,也像个庙里的病和尚。马援的“常恐不得死国事”,很合作者心事。后半首即景抒情。鸥鹭之典前面已经见过,诗人无法归隐之心明矣。第四句化用陈咏“隔岸水牛浮鼻渡”
-
一对农村中年夫妻扯着手走进小站候车室。男的穿着蓝西服,看得出是地摊上很廉价的那种,皱皱巴巴的,左手拎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女的穿
-
寿阳曲·山市晴岚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
-
白朴好事从来天生俭, 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白朴(1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千秋节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千秋”的诗句,千秋节的相关诗词,关于千秋的诗句。关于“千秋”的诗句如下:1.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四首】杜甫2.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五首】杜甫
-
雨轻轻地贴在脸上,顺着脸颊滑下,不紧不慢的密布,走了不远白衬衫便紧紧贴在胸膛,冒着体内蒸发出的热气还有发丝上残留的洗发水香味。好些人在客栈中看我行走,下文是小编整理的情感美文欣赏,欢迎阅读参考! 情感的美文欣赏 篇1 你有一种习惯:喜欢在无趣时走路,走很长很长的路。一个人,默默地,不说话。你常常幻想一种意境:你走在一条路上,路的两边长满高高大大的树,什么树无所谓。这条路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就一直走,一直走,走到永恒。 你有一点
-
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幅浓丽美妙的夏日山亭图。绿树浓阴簇拥着楼台,楼台倩影倒映水中;微风乍起,水晶帘动,带来一院清香。 作者抓住了“夏日”的特
-
窗台上的李家山清晨,两个老人总会在窗台前像面对着万亩良田一样满足他们在花盆里种上了五谷杂粮这盆是椿树岔的小麦,这是水泉湾的玉米这是
-
国学名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出处和解释
【名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最高的是树立起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留下言论著作,这三点,人虽死了,也永不磨灭,这叫做不朽。
-
元好问《论诗诗三十首(其二)》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元好问《论诗诗三十首(其二)》是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诗歌的深入探讨,展示了作者对于诗歌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认识。他认为诗歌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歌的创作要求作者真实、感性地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字句的巧妙运用和形象的描绘,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迪。这首诗体现了元好问对于诗歌创作的精湛技巧和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同时,也带给了读者一种美的享受和启示,使人对诗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