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上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下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思】有几处地方,早飞的黄莺在 争抢向阳的树枝,不知谁家新飞来的小 燕子,正在叼啄春天的泥土,准备筑巢。 暖树:向阳的树。【鉴赏】这边有好几处早起的黄鹂在争着向阳的树枝,那边又是谁家 的新归来的燕子在啄着春泥筑巢。一个“早”字,体现了诗人对这些精力 旺盛的小生命的喜爱之情;一个“争”字,又勾画出黄莺争鸣而诗人左顾右 盼的情景,让人备感春光之宝贵。一个“新”字,体现燕子的候鸟特性,它 们和春天一起归家,忙着筑建新家迎接新的生活;一个“啄”字,又勾勒出 燕子飞进飞出、忙碌筑窝的画面,让人顿感生命的活力。这两句紧扣题目 而写,通过选取春天具有象征性的动态意象——“莺”和“燕”,描写莺歌燕 舞的活泼场面,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钱塘湖春景图。【提示】此写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 有几处地方,初 出飞的黄莺在争夺着向阳的树;不知谁家刚归来的燕子,正 在啄泥衔草,营建新巢。诗句表现了乍见盎然春意时的喜 悦,“争” 、“啄” 二字使得诗句活泼、生动。【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早春草木新 绿,鸟儿初飞的复苏景象。[例]每到杨 柳新绿,紫燕飞舞的春天,人们不禁想 起“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的美妙诗句。(李光伟中外成才者的 足迹)【全诗】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①孤山寺:在孤山南。贾亭:唐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刺史,筑亭于西湖,名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未五六十年废”,白居易作此诗时,贾公亭尚在。②云脚:将要下雨或雨刚止时,接近地面的云气。③暖树:向阳之树。④行不足:玩不够。⑤白沙堤:一名断桥堤。此堤乃白居易来杭之前已存在。白居易所筑的堤在钱塘门北。后人为纪念白居易,改称白沙堤为“白堤”。【题解】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 唐华州下邽 (今陕西渭南) 人。 曾官太子少傅, 又 称白太傅, 晚年号香山居士, 是继杜甫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是 “新乐府运 动” 的倡导者, 提出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 这样进步的文学主张, 写了大量的讽喻诗, 大多收在 新乐府秦中吟 里。 一生诗作极丰, 流行于世的诗 有3000首, 著有 白氏长庆集。本诗选自 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 的描绘, 抒发了诗人的满腔喜悦。 全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把刚刚披上春天 外衣的西湖描绘得春意盎然, 恰到好处。 诗的前四句描写湖上风光, 视野开阔; 后四 句专写 “湖东” 景色, 归结到白沙堤。 前四句先点明环境, 然后写景; 后四句先写景, 后点明环境。 诗以 “孤山寺北贾亭西” 起句, 最终落眼 “白沙堤”, 从点到面, 又由面 到点, 起承转合不露痕迹。 全诗即景抒情, 情景交融, 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之情。【赏析】白居易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名篇。这首诗突出“春行”两字,从游赏中捕捉湖上早春所呈现的景色,展现出连续变换、生机蓬勃的画面,处处给人以动态的感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一下笔就准确地描绘出早春湖上特有的天容水态,并且暗写了自己的游踪。我们仿佛见到诗人正骑着马,从孤山寺北绕过贾亭西,在湖滨缓辔而进。中间四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所选取的景物,如“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都是早春时节最富有特征的,诗人对这些景物作细致、传神的描绘,表现出早春西湖一派蓬勃的生机。“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字眼,分别传达出诗人在游赏中顾盼的神情、惊喜的感觉、细心的观察和敏锐的判断。这里展现的画面,有仰望、俯视、远眺、近看,联翩而来,使人应接不暇,生动地显出是在行进中观赏。最后两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又把读者带到白沙糁铺、绿杨阴浓的湖东堤上,展现出一个格外清幽的境界。全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一一点染出西湖早春的旖旎风光,使人神怡心爽,得到无穷的美的享受。【鉴赏】在白居易描绘杭州西湖的诗篇中,这一首最为有名,历来广为传诵。这首诗写的是西湖的早春景色,但不是静止地描画春景,而是随“行”随吟,诗人观景的立足点不断变化,绘景富有流动感,使读者也仿佛随着诗人的脚步一路赏春。诗题不言“春色”、“春意”,而言“春行”,作者的命意是值得细细玩味的。诗中写的游程是从孤山脚下到湖东一角之白堤,把一路扑面而来的春色收于笔底。两个名词“孤山寺”、“贾亭”和两个方位词“北”、“西”,点明“春行”之起点,好象只是平常的交代,但却立即给人以过寺院、越亭阁、沿山径的前行移动之感。贾亭,是唐贞元年间杭州刺史贾全所建,又名“贾公亭”,今已不存。诗人在踏春之始,即看到物候宜人,景色适时:西湖平滑如镜,流荡不定的云气轻轻地浮在湖面之上。这全景的一瞥流露了诗人赏春的适意之情。中间四句就象四个近镜头,把行中所见的早春景色作了逼真的描画。用“几处”、“谁家”这两个带着泛问式的词语,表现一路游目四顾的情状,并对春的信息呈现于眼前感到惊喜。用“渐欲”、“才能”两个虚词,表现了对早春花草初发的生机活力的入微体察。这四个跳跃式的、各自独立的画面,组成了一幅西湖观景图,使人感到早春西湖随处皆赏心悦目,真有应接不暇之美趣。作者不明言“行”,但通过不断变化的景物图像自然显示了随行随看的动态。最后两句又具体点明“春行”,是从孤山开始,行经白沙堤(即今之白堤),爱之不胜,真舍不得离去。诗人一路行来,随心指点湖头春色,读者也就跟着他这位艺术向导,获得了美的享受。诗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精确地捕捉景物的意态,显示早春西湖的独特的季候特征,这是这首诗的一个艺术特色。莺是“早莺”,而且在“争暧树”;燕是“新燕”,而且在“啄春泥”,都是那样的雀跃欢欣,迎接春天的到来。花是“乱花”,而且是“渐欲迷人眼”,决不是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的深春景象;草是刚刚能掩没马蹄的“浅草”,决不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萋萋春草。正是这些透露着早春气息的景物,使作者感受到了生意和春的活力,心头喜不自胜,在写景描状中融进了愉悦之情,难怪诗人有“行不足”之抒发了。诗人在杭州曾写过一首立春后五日,诗中云: “遇物尽欣欣,爱春独非我。”从这首钱塘湖春行中,我们也可看到诗人对西湖早春的欣欣物态的深深的赏爱。前解先写湖上。横向,则为寺北、亭西;竖展,则为低云、平水;浓点,则为早莺、新燕;轻烘,则为暧树、春泥。写湖上真如天开图画也。后解方写春行。花迷、草没,如以戥子称量此日春光之浅深也。“绿杨阴里白沙堤”者,言于如是浅深春光中,幅巾单袷款段闲行,即此杭州太守白居士也。五、六是春,七、八是行。(金圣叹选批唐诗)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方东树续昭昧詹言卷十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心怀感恩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感恩的古诗,表达感恩的古诗词,形容感恩的诗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
范成大 春日(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晚春(其三)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卖茶。 夏日(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
-
新亭有高会,行子得良时。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词。已堕岘山泪,因题零雨诗。 作品赏析【鹤注】新亭在梓州,当是广德元年作。新亭有高会①,行子得良时②。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
-
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执热沉沉在,凌寒往往须。且知宽疾肺,不敢恨危途。再宿烦舟子,衰容问仆夫。今晨非盛
-
【4838】心理学视角下的领导——部属关系(任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9万字,2020年6月第1版,59元)△7章:①领导——部属关系的古今中外
-
转蓬劳远役,披薜下田家。山形类九折,水势急三巴。悬梁接断岸,涩路拥崩查。雾岩沦晓魄,风溆涨寒沙。心迹一朝舛,关山万里赊。龙章徒表越,闽俗本殊华。旅行悲泛梗,离赠折疏麻。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
夏谷云泉云影荡山翠,泉声乱溪湍①。长林无六月,萝薜生秋寒②。①湍(tuān),急流的水。②萝薜,女萝与薜荔,皆植物名。屈原《九歌•
-
站在驿家客栈的窗前 陈海龙秋夜的雨在一个劲地下,像是一位絮絮叨叨的老人,反复地敲打着我、提醒着我。金秋这个词,在脑海里滚来滚去,把
-
《梅花·梅花二首》咏梅花诗鉴赏 苏轼春来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