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黍离》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 四书五经名篇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黍离》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 四书五经名篇

黍离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属于小雅系列,是先秦时期的作品。下面将为你提供黍离的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原文:

黍离于穗,菽麦侵之。

将之以麻,绩之以黄。

黍秀于陇,菽麦秀华。

将之以蕃,绩之以璈。

被褐砲弓,卫星旗旄。

以公维私,不遗于家。

注释:

黍离:指黍稷高耸而离(隐)于穗(稻穗)之中。

菽麦:指豆类和小麦。

以麻绩之以黄:用麻织成的布料编织成黄色的衣服。

黍秀于陇:黍稷生长得茂盛高大,像是在山陇中。

菽麦秀华:豆类和小麦生长得茂盛,像是开花盛放。

以蕃绩之以璈:用草编制成的蕃(花束)装饰并点缀以美丽的璈(挂饰)。

被褐砲弓:用羊毛制成的褐色箭袋和箭头。

卫星旗旄:用以保护宫廷的旗帜和旌旗。

以公维私,不遗于家:君王用公家的财物装饰自己的私人住宅,不在家庭中节俭。

鉴赏和解析:

黍离描绘了农田丰收的画面。黍稷高耸于稻穗之间,豆类和小麦茂盛地生长。诗人通过用麻织成的黄色衣料和用草编制的花束和挂饰,来装扮庄稼,以示祈求农田的丰收和给人们带来的幸福。诗中还提到了君王用公家财物来装饰私人住宅的行为,暗示君王过度奢侈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抒发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农耕劳动的辛勤,同时也对君王过度奢侈的批评。整个诗篇以富有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方式展现了农田的美好和辛勤劳作的价值。

(一)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二)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黍(shǔ):谷物的一种,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离离:繁盛而又成行的样子。  稷(jì):谷物的一种。  靡靡:行步迟缓的样子。  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如醉:像喝醉酒一样地摇晃、迷糊。  噎(yē):哽咽。

〔鉴赏〕 黍离是王风的第一篇,“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悲悼故国的代表之作。故传统在解释该诗主题的时候就认为“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离去。而作是诗也”(毛诗序)。历代于此争讼颇多,以今人的理解而言,而可谓新见层出,如郭沫若将其视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破产的作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余冠英则认为是流浪者在诉述他的忧思(诗经选),蓝菊荪理解为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则解释为对于家园的难舍之情(诗经译注)。

撇开这种争讼不论,就诗歌本身所表达的内容而言,诗中所反映出来的诗人的那种愤懑、悲思之情是显而易见的。全诗共三章。在第一章中,诗人的这种情感便得到了清楚的表达。黍稷长得繁茂整齐,绿油油的,生机勃然,在这样的境况中,诗人不仅没有兴奋愉悦之情,反而显得更加忧伤惆怅。他“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步伐十分沉重,神情迷惘茫然,表现出一种极深沉的悲思。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感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种不能被众人所理解的情感,犹如屈原的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苦楚,于是只能仰天长叹:“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人的情感——那种极度的悲哀和愤懑之情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宣泄。

而在第二章、第三章中,诗人所面对的景物变了,黍稷结穗了、长出了小米,从自然的角度而言,这是黍稷的成熟演变的过程,由成长而至于结出小米。诗人的情感也同样呈递进发展,由前述的心神不定(“摇摇”),变成迷糊(“如醉”),而最后至于哽咽(“如噎”)。由写景至于抒情,这是诗经常用的比兴的艺术手法,其意即在于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这种艺术手段在黍离对于诗人情感的表达中也得到了非常成功的运用。

从诗歌艺术的创作特点而言,全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三章结构相同,各章间仅有个别字句有变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实”,不仅起了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造成景致的转换,反映了时间的改变,表明了自然情境的变迁;第四句末分别是“摇摇”、“如醉”、“如噎”,则是对于个体面对不同情境所产生的情感变化的细腻描述。就结构而言,三章之间变化无几,但正是在这些微小的变化之中,全诗所要表达的那种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渲染,“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同时,在“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以及“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不断反复吟咏之中,哀思之情不断地加强,而读者在这种反复的吟咏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感染。

此诗艺术上另一特色是景色与内心的强烈对比,“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与“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的忧伤沉郁的心情构成了明显的反差,其艺术效果与杜甫的不朽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异曲同工。这种反差既有力地衬托出作者心情忧郁之深,连那样令人陶醉的景色都不能让他的心情稍有缓解,反而让他陷入更深的愀怆之中。因而这种反差也就能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诗人为何如此悲伤,有可能是东周大夫行役或旅行至西周故都镐京,看到原先的巍峨的宗庙宫殿荡然无存,只见庄稼茁壮成长,亡国之感油然而生;联想到东周王室政事日非,国势日蹙,也难逃灭亡的命运,因此不禁悲从中来。就此而言,唐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表现手法与黍离如出一辙。也可能是诗人曾同亲人或友人、情人曾在同样的情景中度过难忘的时刻,如今景在人去,睹景思人,诗人内心顿感阵阵痛楚,不能自已。本文上面所提到的古今解说此诗寓意的种种假设都表明这种突出反差的表现手法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黍离因此种种意义溢于言外,让人体味无穷,这就是黍离的艺术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 杜甫《遣怀》全诗赏析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题解】 上元元年,杜甫在成都西部建起草堂,终于获得了一个安身之处。喜不自胜,在春暖花开时节,杜甫独自沿江畔小路散步,一路观花,写出了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为题目的七首诗。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诗人描

  • 《羊》鉴赏

    作者: 张俊山

  • 杜甫《存殁口号二首》全诗赏析

    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作品赏析【鹤注】据郑虔死于广德二年,则梁氏编在大历元年为是。席

  • 望江亭 关汉卿

    《望江亭》全名《望江亭中秋切鲙》。写的是改嫁寡妇谭记儿,在权豪势要杨衙内为夺她作妾,带着皇帝的势剑金牌、逮人文书捉杀其夫白士中时,巧扮渔妇,于中秋节晚到望江亭上为杨衙内献新切鲙 (鲙鱼,即“鳓鱼”)

  • 念奴娇·天南地北原文及赏析

    原文: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

  • 罗素

    【3554】罗素(〔英〕格雷林著,张金言译,译林出版社,19 25印张,2017年11月第1版,32元)△牛津通识读本之一。共5章:①生平与著作;②

  • 辛弃疾《和赵国兴知录赠琴》全诗鉴赏

    赵君胸中何瑰奇,白日照耀珊瑚枝。新诗哦成七字句,孤桐赠我千金资。人间皓齿蛾眉斧,筝笛纷纷君未许。自言工作古谁骚,十指黄钟挟大吕。芙蓉清江薜荔塘,灵均一去乘鸾凰。君试一弹来故乡,荷衣蕙带芳椒堂。往时嵇阮

  • 范仲淹《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全诗鉴赏

    南阳风俗常苦耕,太守忧民敢不诚。今秋与冬数月旱,二麦无望愁编氓。龙遁云藏不肯起,荒祠巫鼓徒轰轰。昨宵天意聚回复,繁阴一布飘寒英。裁成片片尽六出,化工造物何其精。散乱狂飞若倚势,徘徊缓舞如今情。千门竞扫

  • 《杂诗·陶潜》原文与赏析

    陶潜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