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作者:admin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24-04-26 阅读:0

本文通过分析老子七十七章中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阐述了天道与人道的区别。老子认为,天道运行规律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类社会却恰恰相反,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劳苦大众的现象。老子提出,只有有道之人才能用有余去奉养不足之人,圣人即是如此。圣人奉献而不自显,成就而不自居,顺应天道。反之,自显其能、自居其功,则陷入人道劣根性。这一论述启示我们,应追求顺应天道,奉献他人,不图名利,以实现社会和谐。

【注释】

选自老子七十七章。

天之道:自然界的规律。

损:减少。

补:增补。

人之道:人类社会的处事原则。

奉:供奉。

【赏析】

老子指出,天道与人道二者是有区别的,奉行天道的人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他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意思是:天道是减损有余的,增补不足的。人道就不是这样,而是减损不足的,增补有余的。

老子认为,天道的运行规律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周易·谦卦里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即是说,天道是减损满盈,增益谦下;地道是高山变为深谷,深谷变为高山,也是减损满盈流向谦下。周易·丰卦的彖辞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即是说,太阳到了正午就开始西斜,月亮到了圆满就将亏蚀,天地盈虚,随着时序的更替而消长。

然而,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则恰恰相反,不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是损不足以补有余。也就是说,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凭借手中的财产和权力,剥削和压迫劳苦大众,使穷的更穷,富的更富。二者相较,当然天道优于人道了。

那么,谁能够用“有余”的东西去奉养天下那些“不足”的人呢?老子认为,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圣人就是有道之人。因此,圣人做了贡献而不显示自己贤能,成就了功业但不居功骄傲,因为“天道”就是如此的。反之,如果做了贡献就显示自己才能,成就了功业就居功骄傲,就落入人道的劣根性上去了。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