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
王安石
【原文】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1]。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2]。
归来却怪丹青手[3],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4]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5]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6],人生失意无南北。
【注释】
[1]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2]低徊:徘徊不前。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3]归来:回过来。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4]塞南:指汉王朝。
[5]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6]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作者】
见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篇。
【赏析】
历代咏王昭君的作品很多,王安石的两首明妃曲可以说是最著名的了。这是其中一首,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八句是第一部分,写昭君离别汉宫的场景。诗人不正面写昭君的美貌,而写她“无颜色”之时——因要离开汉宫而鬓脚低垂,徘徊顾影,即使如此还使得“君王不自持”,制造出想像的空间,反衬出王昭君的美。后面说昭君之美不仅在于容貌,更在于神态和气质,这不是画匠能画得出的,所以毛延寿也是被枉杀了。表面上是为毛延寿翻案,其实还是说昭君超俗之美。后八句是第二部分,写昭君离开汉宫后的岁月。前四句写在异乡的孤单和对汉宫的牵念,这是同题材诗常见的内容,后四句借昭君家人的话又陡生新意:阿娇与君王近在咫尺,还是被抛弃,所以失意是不分距离远近的。最后一句更是超出了具体的情和事,上升到“人生”的高度,使本诗的含义更加深广。全诗语言凝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
王安石认为好诗要做到“自出己意,借事相发,情态毕出”(蔡宽夫诗话引),正可作为本诗艺术特色的注解。首先,诗中说毛延寿被“枉杀”、昭君远嫁匈奴流落异域未必比阿娇终老汉宫更为不幸,都体现了王安石在传统旧说之外求变求新的精神。其次,一般认为,唐诗主情韵,宋诗主议论,明妃曲则情韵与议论并胜。对昭君姿态的渲染、“一去心知更不归”的哀伤、“着尽汉宫衣”的细节等,刻画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可谓“情态毕现”。再者,当时北宋饱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侵扰之苦,此诗借昭君的命运升华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精警议论,暗含了王安石对时事和人生的思考,因此在当时引起很大回响,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等皆有应和之作。
-
宋·欧阳修2某又启:去年夏中,因饮滁水甚甘3,问之,有一土泉在城东百步许。遂往访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母亲的诗句小学,内容包括关于母亲诗句古诗小学,关于母亲诗句古诗小学,小学的关于母爱的古诗两首。关于母爱的古诗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慈
-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善养生者,则不然矣, 清虚静泰, 少私寡欲, 知名位之伤德, 故忽而不营, 非欲而强禁也; 识厚味之害性, 故弃而弗顾, 非贪而后抑也, 外物以累心不存, 神气以醇白独著, 旷然无忧患, 寂然无思虑,
名言: 善养生者,则不然矣, 清虚静泰, 少私寡欲, 知名位之伤德, 故忽而不营, 非欲而强禁也; 识厚味之害性, 故弃而弗顾, 非贪而后抑也, 外物以累心不存, 神气以醇白独著, 旷然无忧患, 寂然
-
(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梗概〕古代波斯国有两个同胞兄弟,哥哥叫高西木,弟弟叫阿里巴巴。他们是穷人。分家后,高西木娶了富商的女儿,又在短期内赚了大钱,成为全城知名的巨富。阿里巴巴娶了穷人家的女儿,全
-
赋是古代的一种韵文,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本文写于贞元十一年(795),正值韩愈在仕途坎坷曲折、备感屈辱的时候。他连续三次上书宰相贾耽、赵憬、卢迈,诉说自己“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的处境,希望他们稍加“垂怜”,但都如石沉大海,毫无反响。
-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
-
前八句写张稷来访。“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这两句所写未必都是实情,作者这样写是表示落职之后地位的卑下、生活的艰辛,以反衬张徐州来访情谊的珍贵。下面转述孩子的告语。“有客款柴扉”,这客就是张稷。孩子的话是说客人的排场,但不直指客人,而
-
作者: 王之文张国生刘桂兰 【原诗】:锦城丝管日纷纷
-
曹丕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 (1) ,伯仲之间耳 (2) ; 而固小之 (3) ,与弟超书曰 (4) : “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5) ,下笔不能自休 (6)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