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沅(清代)
作者简介
毕沅(1730—1797),字湘衡,号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清经史学家、文学家。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他生性好读书,虽然官至极品,也从未放弃读书。他和幕府诸君,博稽群书,考校正史,采用编年体制,写下了续资治通鉴220卷,记录了从宋到元的历史。清代梁启超对毕沅的续资治通鉴评价说:“有毕鉴,则各家续鉴可废。”
入选教材作品
岳飞(语文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下册)
-
[①]沦迹:隐没足迹,指隐居不仕。[②]鉴:照,这里指观察识别。洞:深远。这句的意思是说阮籍的见识很细密,对事物的观察很深刻。[③]埋照:把光芒隐藏起来,指有才识而不外露。这句是说阮籍饮酒求醉好象是有意隐藏起自己的才识。[④]寓词:在诗歌中
-
这是一首惜春之词,感叹春光逝去得太快,而且留它不住,故而怨它薄情。词中女子的心思很细腻,她的想法也很独特。春天过去,她就觉得“年光无味”了,如何破除怅惘之情?她想到,自己筝弦技艺还没有学成练就,一时还派不上用场;又想到,在如此百无聊赖的
-
作者: 顾志华 《历代职官表》,清黄本骥原编,中华书
-
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天,陈亮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正是与此行目的息息相通的。开头两句,凌
-
【题解】 诗。唐代陈子昂作。幽州台,即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市。此诗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全诗如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
-
窃谓庠序者,所谓萃群材而乐育之,以定其志业;养其名誉优游舒徐,以待科举也。|什么意思
《窃谓庠序者,所谓萃群材而乐育之,以定其志业;养其名誉优游舒徐,以待科举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元戏剧《关汉卿》鉴赏 《玉镜台》全名《温太真
-
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题解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故交孟浩然要
-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