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李峤》原文与赏析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二十岁举进士,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官至中书令。玄宗即位,贬为庐州别驾。诗多咏物之作。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李峤集。
这首诗是写“风”的,但句句不见“风”字,又无一处不感到有“风”。尤其是“三”、“二”、“千”、“万”四个数字嵌在四句诗中,灵活、自然地表现了“风”吹动下的各种景象,突显了数字入诗的机趣。
诗要有感情和形象,数却是事物量的抽象。表面地、孤立地看,好象数和诗距离很远,可是由于数和形的关系密切,因而数和诗的意境关系很大。从这首风诗上,我们可以由数见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是说秋风起,落叶飘零,春风吹,花开遍地。“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句。在三秋季节,秋风飒飒,草木衰枯,树叶纷下,这也是自然现象。“二月”,万物复苏,生机蓬勃,鲜花绽放,洋溢着春光所特有的气息。“三”、“二”这两个数字起了点明时令的作用,又暗示了季节的不同出现的是相异的景色,同时还说明了一切都是有着规律的事理。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是说大风刮至江面, 巨浪滔滔,微风轻拂进竹林,枝竿不停地摇曳。“千”、“万”这两个数字取代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千尺浪”,风狂浪急,蔚为壮观,“万竿斜”,竹影密密,风摇摆动,堪称幽境。
全诗无难字僻词,明白易懂,读之直感到舒畅自若。四个数字,构成的是从风形成的四幅画景,组合巧妙,富于韵意,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
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作品赏析【注释】:
-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出处】唐.刘眘虚《 阙题 》 【意思】安静清闲 的大门面对山路,柳荫深处藏有读 书堂。虽然是白天,清幽的日光透 过树荫洒落在衣服上面。 【全
-
才大今诗伯,家贫苦宦卑。饥寒奴仆贱,颜状老翁为。同调嗟谁惜,论文笑自知。流传江鲍体,相顾免无儿。 作品赏析【鹤注】乾元二年,公在秦州,有《贺毕曜除监察御史》诗。今云宦卑,是尚未迁官时作,当在乾元元年。
-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出处】唐杜甫《 佳人 》。 【意思】只看见新娘的欢笑,哪里听 得到旧妇的哭泣! 但:只。新人:新娘。 那:同哪。旧人:弃妇。 【评析】只见新人的欢笑,哪里能听到旧人
-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
落日堤上行,独歌携手曲。却忆携手人,处处春华绿。
-
洞仙歌·泗州①中秋作 晁补之 青烟幂②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③,神京④远,惟有蓝桥⑤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⑥开,冷浸佳人⑦淡脂粉。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上一句:危楼高百尺
下一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The precarious tower stands a hundred feet high, where one can pluck the stars.
Previous line: The precarious tower stands a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杨花落尽子规哭泣,听闻龙旗已穿越五溪。我将忧愁寄托于明月,与你一同穿越远去的夜郎西方。上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下一句:闻道龙标过五溪。
-
托景传情的《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部改编自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中篇小说,由我国著名导演吴贻弓执导的一部影片。影片透过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