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西城听凉州曲·李益》原文与赏析
李益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凉州双管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李益的这首夜上西城听凉州曲,和他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写于同时同地,甚至题材、主题也相近。只是一为概写“闻笛”,说“不知何处吹芦管”,一为实写听的是凉州曲,都是表现“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情思。可是两诗的表现方法迥异,意境也大别。
这首诗不从写景入篇,而以叙述起始。写“行人夜上西城宿”,“行人”,系羁旅之人。既非当地定居之人,那自然也身处征战的动荡之中。飘泊之人,其心境自然怀有浓郁的乡思和旅途的愁情。时间是“夜”里,原想投宿西城,以避风沙之苦,奔波之劳,战乱之险,可是忽然听到凉州曲,又是双笛相和,其声竞逐。凉州曲,是多述征戍别离之情的乐曲。这乐曲在月夜中显得分外的清晰、幽咽,打动人的心弦。
诗的三、四两句缘曲生慨,由慨写情,不直言“一夜征人尽望乡”,而宕开笔锋,以月满关山喻情满关山。黄叔灿唐诗笺注中说:“‘此时’二句,不言关山明月,听凉州曲之哀惨,乃偏说何处无此,则此时此际,同一悲凉,不言自喻矣。笔墨人微。”这就较“一夜征人尽望乡”拓宽了境域,较王昌龄从军行“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之意,更见广阔。“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语言锤锻精工,“关山”复现,音律谐畅,因而更易流传,脍炙人口。
-
【作品提要】 天使加百列向童女马利亚报喜: 上帝之灵降孕于她,圣子出生后可起名为耶稣。耶稣长大后开始传道,渔夫西门等成了他的第一批门徒。耶稣四处宣讲爱的福音,治病救人,显示了种种神迹。由于门徒之一犹大
-
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暂赤。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与时忽开闭,作固或顺逆。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蛮貊。星当觜参
-
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湘川新涕泪,秦树远楼台。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衢尊不重饮,白首独馀哀。御气云楼敞,含风彩仗高。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罗袜红蕖
-
起句“幽姿不入少年场”,其意略同词人《卜算子·咏梅》词中的“无意苦争春”。所以“不争”、“不入”的人,为洁身自好。幽姿者,美姿也。“幽”字有沉静淡泊意味,与歌舞喧闹的“少年场”相对。此句看起来是直接书写,其实是赋与兴相结合,是赞梅,也是
-
作者: 岳耀钦
-
诚意 本章朱熹称之“传之六章,释诚意”。此章是古人讨论最多的一章。朱熹认为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意”是心里最初发出
-
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黄
-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
-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