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口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九江口作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题解王昌龄被贬后,在江西九江口驿站高处遥望浔阳江,触景生情,而作此诗。
简析此诗表达作者贬谪后漂泊九江口时孤寂而又不甘沉溺的复杂心情,以及虽暂处逆境,依然志趣高远,忠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前段描绘九江口广阔而凄清的江景以烘托其凄凉与忧愁;后段运用比喻与典故表述他的意志与愿望。
-
宋公子鲍礼于国人 (文公十六年) 【题解】 从朝代的革新,历史的变迁中不难看出,“国人”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军事行动中,往往起
-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
-
闲拨船行寻旧池,幽情往事复谁知?太湖石上镌三字,十五年前陈结之。
-
(一)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二)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三)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四)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五
-
曲玉管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
-
此诗前一二句通过叙铺手法,写诗人年青时在楚汉一带流落“落魄”不得志、奔走在风尘之中的愁苦回忆。“落魄”、“风尘”、“萧瑟”、“多苦颜”,勾画出一副诗人流落不得志、凄凉冷清的感伤景致。 三四句写诗人经常以管仲、诸葛亮等人物自比,对他们
-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万顷穿银海,千寻渡玉峰。従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攒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霁雾开寒谷,饥鸦舞雪城。桥声春市散,塔影暮淮平。不用残灯火,船窗夜自明。
-
孟子曰:“今 ① 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一) 注释 ①今:现在。 【译文】 孟子说:“现在大王你能做到与百姓同乐,那你就可以因行王道而一统天下了。” 感悟 与百姓同乐,不可流于形
-
著名学者王力认为:所谓邻韵,即指韵音相近者。因其于韵书 排列上相邻,故名为邻韵。必须指出,邻韵是因为韵音相近,并非是 排列相邻的韵。但其排列相邻,却是因为韵音相近的关系。譬如说 元韵在《平水韵》里可与
-
朝暖就南轩,暮寒归后屋。晚酌一两杯,夜棋三四局。寒灰埋暗火,晓焰凝残烛。不嫌贫冷人,时来同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