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泛小孤山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月中泛小孤山下
烟水月明处,中流一溯洄。
湖过彭蠡尽,潮到小孤回。
独鹤掠舟过,神鱼听曲来。
不知疏柳岸,长笛为谁哀。
题解小孤山,长江中名曰小孤山者多处。按诗意,此山应为江西彭蠡湖口之小孤山,即石钟山。苏轼石钟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简析诗人月夜泛舟彭蠡湖而作此诗。诗中描绘了水汽迷蒙,月光明朗,湖水洄流的壮美景象;又用“独鹤掠舟”“神鱼听曲”以动衬静,突出了小孤山下的静谧与苍凉气氛。最后两句既是描写岸上有人吹笛的实景,也是作者此时孤寂心情的表露。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指创造和推动世界历史前进、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群众。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
-
北方有佳人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一北方有位绝色女子,超俗出众卓尔不群
-
铸剑一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
-
国学名句“为善虽人不知,积之既久,自然善积而不可掩;为恶若不知改,积之既久,必至恶极而不可赦”出处和解释
【名句】为善虽人不知,积之既久,自然善积而不可掩;为恶若不知改,积之既久,必至恶极而不可赦 语出明代王守仁《南赣乡约》。做好事即使不为人所知,这样做得久了,好事积累起来自然也会无法掩盖;做坏事如果不思
-
清·薛福成1阶前两蚁穴,东西相望。天将雨,蚁背穴而斗。西蚁数赢什伍2,东蚁败。乘势
-
【原题】:伏蒙知县县尉二寮友以夏旱得雨赓石徂徕喜雨韵见贶不可虚辱复嗣其韵书谢仍命儿曹同赋
-
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不敢求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不敢求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春秋战国之际,学派之多号称“百家”,其中有一家为“杂家”。“杂”而能成为“家”,后来是不多了,渐趋于式微。这固然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结果,也与分工越发严细有关,所谓“术业有专攻”,于是“隔行如隔
-
作者: 张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