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黄升》原文与赏析
黄升
暮春
沈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 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婉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这首词是写弃妇的孤凄悲苦的。上阕描述弃妇梦牵魂萦的举止形态,反映了她思绪的纷乱。一炷沉香燃尽,灭烟断袅,这时她似醒若梦,依然陷入在无法摆脱的烦恼之中。且看,斜射的夕阳正照耀着竹林间的亭台,不由地使这位女主人公分外觉得清冷寂寞。于是,她磨砚握管,摊开团扇书写起来,以便排遣郁积于胸中的空虚,抒发被丈夫遗弃的痛恨。她拣拾起飘零的残花,插入到净水瓶内,好不令人伤感! 下阕描述弃妇满腔的幽怨,反映了她内心的苦闷。暮春里仍可闻黄莺鸣啭,燕鸟啼叫,夕照中仍可见晴空波光,晚山青翠,但孤身女子,哪里还会从积极的方面去领略到这些自然景象呢!她有挽不住春天归去的脚步的慨叹,却没有春色犹在春不老的感受。
全词语意深婉,韵味绵远。词题冠以“暮春”,其命意是为了表现词中人物伤春的感情,但它并不凭借花褪残红的直描融情入景,而着重在人物哀怨的心理动态的揭示上,不言“暮”而“暮”字灼然于目。首先,用正面映衬的手法,以显露人物的心影。她积思成梦,一觉醒来,梦境未消,神情恍惚,故曰“半醒”。她只有梦中才得重温旧日与丈夫的欢爱,因此梦醒之后一瞥“斜阳恰照竹间亭”,时近黄昏,蓦地感到沉寂怅惘。竹间亭,也许就是她过去与丈夫同游的场所,如今人去亭空,她的这种被弃无依的苦痛没有谁能与之共喻。这是由眼前光景映衬了她郁郁朱欢的隐衷。她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戏临小草书团扇”。这里运用了西汉女文学家班婕好写的怨歌行(见文选),亦称团扇歌的典故:“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谓秋凉后,扇即弃置一旁,比作被弃的妇女。她身似秋扇,命薄运蹇。这是由秋扇见捐映衬了她遭到冷落的不幸。她想到一朝春尽红颜老,于是她“自拣残花插净瓶”。“自拣”,是她惜花自怜的精神寄托,而“净瓶”又是她高洁贞静的暗示。她无辜被弃,自比残花,感怀青春的易逝。这是由落红拾插映衬了她怜花怜己的悲怆。其次,用反面烘托的手法,以突出人物的忧郁。盈耳的莺啼燕语,满目的青山绿树,是“暮春”不“暮”的客观环境,本应令人神怡,可是她却触动了悲怀,引不起任何欢快的兴致。这是由乐景烘托了哀情,更见出她的伤心之深。她既因被人遗弃而感此身何寄,又因年光如流而叹青春难再,有着美女迟暮之戚戚,这才是词题“暮春”的真正涵义。“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她让“怨”填塞了心海,尽管庭院里槐树如荫,枝密如云,又怎么能叫她娱目润心呢?“只怨”与“不道”构成了她感情的对比,在情景截然中,一经烘托出她的消沉抑郁,尤令人倍觉凄然。
-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尉缭子》原文鉴赏
-
作者: 仲跻昆林丰民 【作家简介】艾布·阿拉·麦阿
-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路公讳有墓志铭》(石生库)
-
吴承恩 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那猴
-
审物解艺要在究竟——周永健的治学、艺术与修养◎杨开飞 杨森周永健先生的书法教育思想从其治学、艺术创作、人生修养可见一斑。他的治学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必备常考古诗词名句推荐,内容包括40首必考古诗词主题思想、名句赏析,初中语文最爱考古诗句,中考必考古诗词。01.《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
-
忆君我正泊行舟,望我君应上郡楼。 万里月明同此夜,黄河东面海西头。 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七言绝句。 这首充满思念之情的小诗,写于唐穆宗长庆四年 (824) 六月下旬,白居易自杭州刺史离任北归途中,沿黄河
-
《回答》 何其芳 一 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奇异的风, 吹得我的船帆不停地颤动。 我的心就是这样被鼓动着, 它感到甜蜜,又有一些惊恐。 轻一点吹呵,让我
-
题邸间壁郑会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郑会,生卒年不详,字文谦,一字有极,号亦山,贵溪(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