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是收入在花间集中的第一首。它只是写女主人公从宿妆到妆成的过程,似乎别无深意。然而细读,就能在品到浓郁的情味中觉其隐微细腻的艺术机趣。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泼以华美侧艳之语,来状其富丽的姿容。她那小山眉(唐代女子画眉中的一种),黛分深浅,显得重叠不匀,额上涂抹的黄色(唐代妇女有额上涂黄的习俗),又示出明暗。此为隔夜的残妆。再看她那乱发蓬松,象流丝飞动散披在喷溢香气的洁白的脸上。此系未妆的形态。接下去,该是她要打扮了,但她起身就很勉强,故而懒洋洋地去“画蛾眉”,慢吞吞地“弄妆梳洗迟”——这是三、四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举态。
过片全从“妆”字进入。五、六句“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调以光耀满眼之墨,来描绘她妆毕的面颜头饰。她用两面铜镜对照着插在头上的花,看到花和人面交相辉映,颇有佼佼风韵。末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是说如此美女,再穿上新绣着一对金色鹧鸪的罗袄,可谓精妙至极。
这首词的本意并不在表现这个女人的美上,可是通篇围绕她的美敷彩设色,那么她内涵的情感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上片写她—“懒”一“迟”,这种心神不宁的样子,暗示着她定有难以诉说的哀怨,而其哀怨的由来,这里不作直述,隐此情于字里。下片结句处,一点出“双双金鹧鸪”,便豁显蕴意:金鹧鸪,双双成对,她由此牵情触绪,感到孤独无依,断肠败兴,也就只得自叹自怜了。词中笔渲墨染了她的俊俏,是为了说明她出身名门望族,在各方面的享受能够得到满足,但精神却是空虚的。这样,她的怨情源于何处,就从词末的寓意上得到了揭示。如此看来,没有前面的“藏”,就不能和后面的“显”互为映衬,而“藏”于先,才能引导读者去深入理解“显”的内容。
这首词由隐情中见出其情,无一字提到怨,而幽怨之意见于言外。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中指出:“至如辞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概括了隐和明,即藏与显的辩证关系。诗人很懂得“隐”展开在外部直观之中,描写了女主人公——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而这些外部直观就是“隐”通向“明”的激发体,挑出了她盛年未偶的苦闷之心情,因此词虽隐而不玄奥。这就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过“隐”则失之费解,它总是从属于“明”的提示,使人们趋向于一定的理解, 而在理解中为其诗的机趣征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火热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夏日烈日炎炎的古诗词,形容热情的古诗词,表达火热的感情的诗句。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
《贫不学俭,卑不学恭。》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余尝病天下《地志》谬误, 非特妄引古记 ① ,至记今时山川、道里远近方向,率与实舛 ② ,令人愤叹!设每邑有笃学好古能游览者 ③ ,各考记其地土之实据,以参相校订, 则天下《地志》何患不善。余尝以是语
-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两句是说夜深了,窗外的风雨,正摧撼着院子里的芭蕉。这声音萧萧瑟瑟,唤起了诗人纷乱的新愁。他是在梦中惊醒的,清冷的环境,忧郁的愁思,使他有心绪如麻之感。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句写的是
-
边角两三枝,霜天陇上儿。望乡相并立,向月一时吹。战马头皆举,征人手尽垂。呜呜三奏罢,城上展旌旗。
-
苏东坡的《书墨》,文不到七十字而内涵丰富,落笔近平缓却陡见奇峰,然后转入丘壑,渐临佳境,曲径盘旋,意趣无穷。
-
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府公既有朝中旧,司马应容酒后狂。案牍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常
-
郡国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祠先圣先师周公、孔子,牲以太牢。|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
《郡国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祠先圣先师周公、孔子,牲以太牢。》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瞿佑 《剪灯新话》是明朝初年产生的一部传奇小说集。这部著作共载传奇小说4卷二十篇,附录一篇。其中一部分描写神仙鬼怪,另一部分直接取材于元末现实生活。 元朝的蒙古贵族统治具有空前的落后性、疯狂性和野蛮性
-
〔原道训〕 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 〔本经训〕 钟鼓管箫,干戚羽旄,所以饰喜也;衰绖苴杖 ① ,哭踊有节 ② ,所以饰哀也;兵革羽旄,金鼓斧钺,所以饰怒也。必有其质,乃为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