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樵方伯饯予兰州藩廨之若己有园,次韵奉谢·林则徐
林则徐
我无长策靖蛮氛, 愧说楼船练水军。
闻道狼贪今渐戢, 须防吞食念犹纷。
白头合对天山雪, 赤手谁摩岭海云?
多谢新诗胜珠玉, 难禁伤别杜司勋。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道光十八年(1838)任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次年到任,严令英、美商船缴出鸦片二万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并积极倡办义勇,整顿海防。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屡次击败英国侵略军的进攻。由于清政府屈服求和,他反而受到革职处分,并被充军新疆伊犁。后又起用为陕西巡抚,升云贵总督。道光三十年(1850)卒于潮州。
道光二十二年(1842)九月,林则徐充军伊犁,途经兰州,甘肃布政使程德润曾设宴饯别并赠诗。此诗是诗人酬答之作,它抒发了诗人对革职充军的怨愤和忧虑时局与不忘抗敌的情怀。
诗题中,程玉樵即程德润,字玉樵,湖北天门人。时任甘肃布政使。方伯,清代对布政使(专管一省的财赋和民政)之称。藩廨,即布政使衙门。布政使也称藩司或藩台,故称其门为藩廨。若己有阁,即甘肃布政使衙门的后园,有林泉之胜,经程德润修理,名为若己有园。次韵,依照别人所作诗中的原韵及其用韵次序作诗叫“次韵”,也叫“步韵”。此诗是根据程德润赠诗的原韵和用韵次序所作。
首联是说,我没有良策消灭英国侵略军,更有愧于说楼船练水军的事。诗人既非是“无长策靖蛮氛”,更非是“愧说”“练水军”,禁烟运动之所以失败,完全是由于投降派的破坏和清政府最高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这联是诗人对于抗击英国侵略未能获胜而吐露的内疚之情,其间委婉地宣泄了对投降派从中作梗和当局者对自己的革职充军的处分表现的怨愤。“楼船练水军”,原是汉武帝修昆明池,制楼船,练习水战事。林则徐在广州时,曾积极整顿水师,并组织沿海渔民,教他们驾驶火船的方法,故云。“愧说”二字,透露了诗人有报国之心而无效国之时的怨恨和悲伤。
颔联,诗人提醒人们对英国侵略者要严加提防。“狼贪”是指象狼一样贪得无厌的英国侵略者。“戢”,止。这年七月中清政府同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英国的武装侵略活动表面上暂时停止。诗人九月充军,处于如此窘迫的逆境,首先惦念着的是国家的安危,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颈联是说:自己年老无用,应该充军到新疆去,但谁能担负起抵抗侵略的重任呢?这里隐含着对投降派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不平,而措辞却很婉转。“摩”,进迫,这里作扫荡解。“岭海云”,比喻英国在广东发动的侵略战争。“岭海”,指广东、广西一带。广东、广西北倚五岭,南临南海,故称岭海。
末联,出句是对程德润赠诗的称赞,对句是说彼此就要分别,禁不住要产生悲伤离别之情。杜司勋,即唐代诗人杜牧。杜牧曾任司勋员外郎,世称杜司勋。李商隐在杜司勋诗中说:“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诗人在肃杀深秋之时与友人分手远赴伊犁,可谓是“伤秋复伤别”,悲上加悲,内心更充满了凄凉悲愤之情。
此诗语言质朴,用典也很自然、含蓄。
-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
-
清江引·惜别 贯云石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 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 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贯云石:1286-1324,原名小云石海涯,号酸齐,又号芦花道人,维吾
-
《凤栖梧》 年代:宋作者:柳永 帘下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 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 坐
-
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来无?
-
宋词典故·好山如好色 【出典】 《论语·子罕》:“子曰: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七《自径山回得吕察推诗用其韵招之宿湖上》诗:“多君贵公子,爱山如爱色。” 【释义】 苏轼诗变
-
2015年9月,北方的树叶已经发黄,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粉嘟嘟的“奇葩”,却从时间的枝丫间悄然展开她鲜嫩的花瓣儿——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八届中
-
【原题】:姚和中母夫人年八十二殊增独无之叹因遗小罂使归为寿副以一绝
-
【原题】:学士兄还乡之始会宾亲石门寺以开门见山不能往公华颖伸有诗次韵
-
地 球 ◆ 泰戈尔 夕阳西坠,黄昏的祭坛下,地球,接受我双手合十最后的顶礼! 女中俊杰,你历来受到英雄的尊崇。 你温柔而刚
-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1) 。唐浮图慧褒 (2) ,始舍于其址 (3) ,而卒葬之 (4)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5)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6)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