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其三)·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的放言是一组富于哲理的政治抒情诗,共五首。诗前有序:“元九(即元稹)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此可知,这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江州途中所作。诗题“放言”,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的意思。
这首诗说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得经过时间的考验。诗人也曲折地表示了自己和友人元稹是“材”和“玉”,经得起时间考验,坚信自己的冤屈必然得到昭雪。同时也包含有劝勉友人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会澄清事实,辨明是非。
首联提出决狐疑的方法。诗不是径言直说决疑而以警言之语出之。“赠君一法决狐疑”,显示了诗人的自信,同时也强调了这个方法的宝贵,于是具有攫住人心的力量。当读者急切要了解此法为何时,诗人却宕开一笔,说“不用钻龟与祝蓍”,更激起人要追索妙法的热情。钻龟,古代用龟甲占卜;祝蓍,古代取蓍草的茎以卜凶吉。这么写的目的,在于强化下面提出的决疑法。
颔联正面提出决疑法。诗人于诗下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说明诗人所写有着生活依据,是经验之谈。两法一意,都是强调“时间”的意义,“要”和“须”,又提出了这种条件的必要性。
腹联和尾联结合紧密,以反面史实证明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周公旦在辅佐成王的时候,曾有人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可历史证明了他对成王是一片赤诚,毫不作伪。东汉时代的王莽,最初假装谦恭,曾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高,节操愈谦”; 可是后来却篡汉自立,暴露出政治骗子的真面目。在叙述了周公、王莽事后,殿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又回复到中心论点时间的问题。这就使作者关于对人和事要经过时间考验的观点得进一步强化。
这首诗犹如一篇论说文,论点鲜明,论据充足,有正面有反面,有物有人,论证严密,推理合度。同时艺术性也很强, 也可以称之为“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诗人以“玉”和“材”喻正面形象, 举人为例时,则将正面形象的周公和反面形象的王莽并举,全诗都围绕着“时日”进行,使诗纡徐委婉,擒纵自如,变化多姿, 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搞笑古诗词300首,内容包括搞笑古诗改编300首,恶搞古诗300首,搞笑古诗改编300首。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 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 李白乘舟不给钱,
-
所谓“两个估计”就是: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教师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这“两个估计”是“四人帮”一伙在1971年
-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作品赏析【注释】: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岁的,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出处】唐李白《 菩萨蛮 》 【意思】漠漠: 迷濛布列的样子。句意: 平整的树林,在迷濛中布列,烟雾弥漫,重叠如织; 凄清的山峦,向远处绵延而去,颜色青碧,令
-
[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
-
国学名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出处和解释
【名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博喻》。志趣投合的人即使有山海相隔也不觉着离得远,追求不同的人即使相去咫尺也不觉着离得近。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
-
稻梁留不得,一一起江天。带雪南离楚,和春北入燕。依依前伴侣,历历旧山川。林叶程犹远,梅花信可传。子规啼到晓,鹦鹉锁经年。应羡冥冥者,东风羽翼全。
-
岸浅桥平池面宽,飘然轻棹泛澄澜。风宜扇引开怀入,树爱舟行仰卧看。别境客稀知不易,能诗人少咏应难。唯怜吕叟时相伴,同把磻溪旧钓竿。 作品赏析【注释】:风宜扇引开怀入?树爱舟行仰卧看原诗是一首七律,约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