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秦观《行香子》》原文、鉴赏和赏析
秦观行香子秦 观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苔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岗。正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
鉴赏 本词底本称录自词谱卷一四,明汲古阁本少游诗馀作行乡子,二书均以为是秦观的作品,当代学者大多也持这种观点。本词的编年不明,但从它所表达的感情来看,当是秦观早年的作品。
整首词恰似一幅田园风光的活动图卷,作者既是观察者,也是图卷的一部分。在唐宋词苑中,除苏轼有一定数量的类似词作外(浣溪沙等),像这样展示农村清秀、明丽风光的作品非常之少。秦观本词的创作,很可能也是受到其师苏轼的影响。
全词以村庄为中心,写词人所见的满目春光。整个图卷随着作者游春的脚步慢慢展开。开篇两句从整体着眼,描写了绿树环绕下的村子和涨满了春水的陂塘,让人想到孟浩然笔下“绿树村边合”的那个农庄,平静而幽美。接着,在这样一幕大的背景下,出现了作者自己,“东风”一词点明季节。清爽的春风吹拂之下,词人游兴正浓,信步闲游于这片安闲的天地。“小园”是作者“徜徉”所至的第一个地点,也是最能体现浓浓春色的地方。“收尽”二字写作者所见的满目春色,“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则具体铺排出小园中绚丽缤纷的春意。虽然作者只写了三种花色,但铺天盖地的春意已经势不可挡。我们注意一下,作者所写的只有“桃花”“李花”“菜花”,没有写其他春天的观赏性花朵,很符合农庄小园的特点。
“远远苔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傍”四句,视角从近处转到远处,“青旗”是酒旗,“苔墙”“茅堂”都是指村中酒家。一条小溪流过村庄,远处是一座小桥,远远望去,酒家的山墙已爬满青苔,可见气候的湿润。酒店的门堂隐没在丛丛的花树之间,只有一领酒旗随风飘动。这又让人想起了杜牧清明诗中著名的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然而作者并没有继续写他怎样走进酒店并在那儿畅饮几杯的情形,而是直接跳过,进入了另一个游历地点“东岗”。“偶然乘兴”四字,与“豪兴徜徉”已有区别,我们从中可以略微察觉到作者的醉意。结句“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三句同样铺排春色,与上阕不同之处就在于上阕是写静态的植物,下阕则写动物,相比之下更加活泼,春意也更加浓重。上下阕对照,一静一动,把春天无限的生命力写到了极处。
整首词都是写作者乘兴闲游时的所见,用大量的景物描写凸显春天的绚丽迷人,以及农村的平静安详。全词用极朴素而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很好地表现出质朴的田野风光,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安闲的心情,情感与语言达到了和谐统一。(姚苏杰)
溪亭访友图 【明】 邵弥 日本私人藏
-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翠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这首小诗写的是诗人在暮春时节重返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前二句:“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谷口”点故山草堂,钱起另有《
-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宋文篇名。王安石作。《宋史·王安石传》云:“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洛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后安石当国,其所
-
自甘茅屋老三间,岂意彤庭缀两班。纸落云烟供醉后,诗成珠玉看朝还。谁言载酒山无贺,记取啼乌巷有颜。但恐跛牂随赤骥,青云飞步不容攀。
-
水仙子·若川秋夕闻砧 乔吉 谁家练杵动秋庭。那岸纱窗闪夜灯。 异乡丝鬓明朝镜。又多添几处星。 露华零梧叶无声。 金谷园中梦。玉门关外情。 凉月三更。
-
陆游《度浮桥至南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②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③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④ 【注释】 ①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九
-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大中五年(851),李商隐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为节度判官;冬,
-
董颖《江上》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①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② 【注释】 ①沧江:因江水呈青苍色,故称。②摩挲:抚弄。 【译文】 一碧万顷的沧江呵!浩渺无垠的秋。水天如镜,飞
-
新西部都市小说的可能性——论张学东《尾》的书写立场◎曲光楠张学东长篇小说《尾》的问世影响较大。与此前的《妙音鸟》《超低空滑翔》《人
-
【注释】 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披其枝:压断树枝。披,折。 【赏析】 范睢到秦国游说,向秦昭王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说:国君中,只有能独自掌管国事的人方可称为王,只有能专断利害的人方可称为王,只有
-
东方欲晓图 现代·石鲁作 纸本设色 清代道光年间戴熙山水学王翚,虽具功力,而无新意,但所著《习苦斋画絮》,却谈出不少画理,例如“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思”,也就是叫人念念不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