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海棠歌》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海棠歌咏海棠诗鉴赏
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苍,南充樊亭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仆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诗人陆游在仕蜀期间,酷爱蜀中海棠,各处名花,无不观赏,并作不少海棠诗以寄深情。因其迷恋海棠如醉如狂,故赢得“海棠颠”的雅号。诗人离蜀之后,对蜀中海棠仍是魂牵梦绕,没齿难忘。这首海棠歌作于垂暮之年,倾注了诗人对蜀中海棠无限爱恋之情。
全诗十六句,四句一节,共分四节,结构相当匀称。首四句写诗人初见樊亭海棠的惊叹心情,以表现蜀地海棠皆美。诗人开头便追述:我初入蜀中,鬓发尚未花白。“鬓未苍”,言年纪不老,阅历不广,观花不多。貌似闲笔,实为下文张本。诗人接着说,当年途经南充(今四川南充市),曾在樊亭名苑观赏海棠花。此花之美,前所未见,令人叹为观止。此处以樊亭代表蜀地,赞叹蜀中海棠均美丽动人。“岂知更有碧鸡坊”,此句有承前启后之妙,既是对樊亭海棠的咏赞,又映带出碧鸡坊海棠更胜一筹。此节以自己年轻识浅,误以樊亭海棠为最佳,映衬碧鸡海棠更美。开篇引人入胜,使人急欲观下文。虽似信笔而至,实则颇具匠心。
下四句正面写碧鸡坊海棠之美。“碧鸡海棠天下绝”,为本篇题旨,也是诗人遍览诸苑之后,所品鉴出的结论。诗人以为海棠花美,贵在以色动人。碧鸡海棠为天下绝美,也主要体现在花色上。“枝枝似染猩猩血”,全诗只此一句描绘海棠之美,其余全为虚写,足见此句珍贵。诗人在这里以浓笔重彩渲染出碧鸡海棠的猩红颜色。而且不是一枝独秀,枝枝均是血染一般鲜红艳丽。人们贯以美女喻花,但碧鸡海棠比美女更娇艳。红颜翠袖,艳妆浓扶的蜀中佳丽,可谓天下无双。但她们在此花面前,顿觉黯然失色。通过对蜀姬的扬抑,反衬出碧鸡海棠艳美绝伦。形容至此,似乎登峰造极,无法续笔。但诗人尤嫌未足,在山穷水尽情况下又开新境,以四海之内的名花佳卉比衬蜀中海棠之美。这便是以下四句的内容。
“扁舟东下八千里”,以夸张之笔写诗人远离蜀地,去他方游赏。江南三月,桃红李白,浓艳俏丽,人所共赏。但在看惯蜀中海棠的诗人眼中,却认为“桃李真成奴仆尔”。说那富有青春美的桃李鲜芭,会像奴仆一样拜倒在海棠脚下。接着诗人又发奇想:如果把蜀地海棠移植到杨州古城,那举世闻名的杨州芍药应该羞惭而死。此节连举名花,反衬蜀中海棠,旨在赞美“碧鸡海棠天下绝”。
最后四句,写诗人对蜀中海棠无限爱恋深情。杜鹃为蜀地侯鸟,传说蜀王杜宇冤魂所化,啼则流血。诗人在风雨春残,杜鹃啼鸣的季节。常常夜梦还蜀,游赏海棠。但思暮齿残年,盛时难再,海棠佳花,如何永赏?因而他展开想象的翅膀,希望得到不死药方,千年万载永远欣赏蜀中海棠。虽为妄想,却显出对海棠的一片痴情。
这是一首对蜀中海棠的赞歌和恋歌,也是对他壮年蜀中生活的幸福忆念。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爱美之心和壮心不已的生活热情。
诗人为写碧鸡海棠之美,反复以樊亭海棠,艳妆蜀姬、江南桃李、杨州芍药进行比拟、反衬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语言清俊,天然无饰。神完气足,诗笔炼达,是篇优秀的七言歌行。
-
爱之义也山中举头望日边,长安不见空云烟。归来长安望山上,时移事改应潸然。管弦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饱风雪轻山川。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旗前。却因病瘦出奇骨,监车之厄宁非天。
-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
作者: 吴元成
-
笔若适士大夫意,则工书人不能用;若便于工书者,则虽士大夫亦罕售矣。屠龙不如履豨,岂独笔哉!君谟所谓“艺亦工而人益困”,非虚语也。吴政已亡,其子说颇得家法。
-
燥吻时时著酒濡,要令卧疾致文殊。河鱼溃腹空号楚,汗水流?始信吴。(《吴真君服椒法》云:半年脚心汗如水。)自笑方求三岁艾,不如长作独眠夫。羡君清瘦真仙骨,更助飘飘鹤背躯。
-
【原题】:同家德清侍尚书杨宝学山行先过上岩文书家谐季
-
万草已凉露,开图披古松。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孤根邈无倚,直立撑鸿濛。端如君子身,挺若壮士胸。樛枝势夭矫,忽欲蟠拏空。又如惊螭走,默与奔云逢。孙枝擢细叶,旖旎狐裘茸。邹颠蓐发软,丽姬眉黛浓。视久眩目
-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
-
[汉]民歌 为乐未几时,遭时崄时,逢此百离。伶丁萘毒,愁苦难为。遥望极辰。天晓月移。忧来填心,谁当我知。戚戚多思虑,耿耿殊不宁。祸福无形,惟念古人,逊位躬耕。遂我所愿,以(兹) 自宁。自鄙凄凄,守此末
-
作者: 〔台湾〕邓荣坤 【原文】: 灰濛濛的天空,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