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湘《洞仙歌菊》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洞仙歌菊咏菊花诗鉴赏
吕湘
丛金碎玉, 看几枝疏瘦。 昨日新霜又重九。 正古帘月悄, 罗荐香寒,是词客,薄醉微吟时候。南山真意在,孤绝幽芳,千载襟期继陶叟。端不负初心,寂寞东篱,总未向,春风低首。愿岁岁,秋光似花浓。这夕照闲门,有人同守。
唐寅东篱赏菊图题诗:“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对菊的绘画都冠以“金”字,谓之“金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是把金色的菊花影射起义军士的黄金铠甲。“菊绽金”、“黄金甲”、“金菊”,“金”多么诱人夺目的词意呀。“丛金碎玉,看几枝疏瘦。”词一开头就把大朵如簇的黄菊——“丛金”,朵朵细小的白菊——“碎玉”,灿烂、洁净的质地展现出来。“疏瘦”是对他花凋落,独有秋菊在萧疏的境地里削拔挺立的状摹。这两句是对秋菊美丽外貌的欣赏,也是对秋菊内在精神的赞颂,为后文的展开作了铺垫。“昨日新霜又重九”是对气候的点明,说明刚下了一场初霜,时令是重阳佳节。“又”,着重点明去岁如此,今又依然把酒赏菊,可见钟情于菊由来已久。诗人继昨日的赏菊,至今日凌晨仍不绝吟叹。“正古帘月悄,罗荐香寒。”“古”,故旧;“罗荐”,丝织的卧蓆。这两句说残月正悄悄穿过旧窗帘把阵阵寒冷的空气夹着菊花的幽香,送到我卧欹的罗蓆之上。这时候,也正“是词客,薄醉微吟时候。”良辰美景奈何天,把酒赏菊,通宵达旦;独处所居,浅斟低唱,是多么惬意! 上片这最后两句道出了被秋菊深深陶醉了的心情。李清照借酒赏菊饮至“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又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而此处的诗人只是“薄醉微吟”,是清醒的把酒吟菊,不是易安的“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这就更突出了诗人恋菊的程度。
下片着重写出了诗人日日夜夜如此沉醉于对菊的贪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而是借爱菊之情,完成自己要继渊明先生悠然南山,不涉世事的宿愿。所以,下片一开头就告诉我们:“南山真意在,孤绝幽芳,千载襟期继陶叟。”“南山”,陶潜于彭泽作了八十多天县令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解绶去职”,回归田园,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二)。后以“南山”作为高洁隐士之称。“襟期”,抱负、志愿。“陶叟”,陶潜。这三句是把杨万里的:“认得渊明千古意,南山经雨更苍然”(题郑德辉悠然堂)化入的。其意是:我要像陶潜那样采菊东篱,悠然南山,孤自与独放幽香的秋菊相伴,继承陶潜的抱负老死田园,以完成自己不涉官场、世事的宿愿。以下三句:“端不负初心,寂寞东篱,总未向,春风低首。”“端”,真正。春色浓艳,百花尽开,唯独菊花不屑一顾。萧瑟秋风,他花尽杀,只有秋菊“孤绝幽芳”,虽处东篱显得“寂寞”,却总不肯如那些争宠斗艳的百花那样向春风献媚。只有这样才真正不辜负我早已立下的志愿。在借秋景秋菊表白了自己不流于俗的心迹之后,结末二句,发下誓愿:“愿岁岁,秋光似花浓。这夕照闲门,有人同守。”意即,但愿岁岁年年,人的大好时光,都如秋菊那样坚定美好,真情独钟,贞节自守。
这首词的独到之处是善于融化:一是作者的心迹融化在绘菊、赏菊、恋菊之中;二是将前人的诗句融合在己词里为我所用;三是引用典故与己词化而为一,不露凿痕。阅读时,可细细欣赏。
-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
【题解】 这是作者写景抒情、脍炙人口的一首名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翠柳之中,两个美丽的黄鹂相向而鸣, 翠绿之中透出两点娇黄,天然搭配,色彩鲜艳。一行白鹭从水面掠起划破长空,直 上青天,
-
宋·沈括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1,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2
-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红白牡丹》是一首描写牡丹花的诗词。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娇艳。诗中红白牡丹相互竞艳,彼此辉映,展现出牡丹花的华美和与众不同。通过牡丹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创造力的崇高。这首诗词既让人们感受到了牡丹花的魅力,也让人们对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的感悟。
-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
-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
-
吴起强魏扶楚而著《吴子》《吴子》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着,战国末年即已流传。《吴子》中的军事理论
-
《罗摩衍那》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印度古代史诗,相传为蚁垤所作。主要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全诗分七篇:第一篇《童年篇》,古代拘萨罗国十车王有三妻,生四子,长子罗摩。毗提诃国悉多公主选婿大典,罗摩
-
《人之志道德也,君子积年作之而不兴;志富贵也,俗人一言动之而辄起.甚矣,志道者之鲜矣.
《人之志道德也,君子积年作之而不兴;志富贵也,俗人一言动之而辄起。甚矣,志道者之鲜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