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唐·王维》原文与赏析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诗题中的“相思”,应为名词,即“相思子”。属豆科植物,木质而藤本,生长于我国南部。种子为广卵形,上端朱红色,下端三分之一黑色。相思子亦称红豆。其实红豆是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这三种植物的种子并不完全相同。红豆树产于我国中部,并见于广西。种子为鲜红色,较为光亮。海红豆又称“相思格”、“相思树”、“孔雀豆”,见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种子为凸镜形,鲜红色。王维当时所见的红豆是哪一种?今天我们当然无从确知。不过,无论指的是哪一种都是可以的。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诗人之意却在借物传情,在物中寄寓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它采用了新颖别致的书信体方式,全诗用第二人称“你”。第一、二句是巧妙地发问: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它生长得繁茂么? 又生发了几多新枝?诗人这是在向谁发问? 当然是身居南国的友人,人称是“你”。第三、四句是诗人对南国友人殷切地叮咛嘱咐: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吧,因为它是相思之情的象征。
作为咏物诗,王维并没有把过多的笔墨倾注在红豆的具体描绘上。他从关心红豆的生长情况写起,到劝对方多多采集,最后归到主旨所在,点出红豆的寓意。因为红豆本与“相思”相联,所以这首诗写得毫不勉强,十分自然。借红豆来寄托相思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至于诗中的“君”即“你”,倒底是谁?我们却不必细考究。指“女友”或“爱人”当然可以,指“男友”也未尝不可。爱人之间固然有相思之情,朋友之间不也会有思念及相思之意么? 把这首诗解作爱情诗,当然是情意缠绵;把它解作友情诗,也是情深谊长的。王维的这首诗颇为有名,它纯朴自然,平白如话。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有朴素之美。而诗人的感情却借物传出,委婉曲折,又大有蕴藉含蓄之美。从审美学的角度而言,它是一首值得称道的佳作。
-
《方孝孺·学箴九首有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昔之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①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② ,恒也 ③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④ ,行不言之教 ⑤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
-
李弥逊《春日即事》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①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② 【注释】 ①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此指落花满地,杂乱不堪。②张罗地:可以张网捕捉鸟雀的地方,形容门
-
“新批评派”*和象征主义*的理论之一。他们从象征派的美学观点出发,认为文学作品只是独立的,客观象征物的有机叠合,是与外界绝缘的自给自
-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晏子使楚(杂下·九)》原文鉴赏
-
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
-
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
【原文】 不知理义①,生②于不学。 【出处】 《吕氏春秋·劝学》。 【注释】 ①理义:事理。②生:原因。 【译文】
-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出处】唐.郑畋《 马嵬坡 》 【意思】马嵬赐死虽非情愿终属圣明,景阳宫井陈后主又是什么人? 【全诗】 《马嵬坡》 .[唐].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
-
圃公曰:圣贤领要之语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若隐若现,见之难而晦之易也。人心至灵至,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