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九》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九咏梅花诗鉴赏
鲛绡剪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
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
这首咏梅诗,着重写梅花花瓣形状与色泽美,反映自己的爱梅深情。
诗人在开端的诗句中把刚刚绽开的梅花比喻为鲛人所织的剪碎之绡,又有如美女发髻上所插戴的轻摇的玉簪。鲛绡传说是海中鲛人所织,质地素美与轻柔,是珍贵的神奇之物。诗人说朵朵梅花瓣犹如剪碎的鲛绡联缀而成。鲛绡人尽知其美,而又没有人看见过,因而这种比喻美是无限性,让人们尽情地想象鲛绡之美。玉簪是妇女头上首饰、是表现妇女美与华贵的饰物。玉石雕刻成扁而细长的簪形首饰,簪上又有刻成花朵形状,戴在妇女发髻上,轻摇微振,恰如梅枝上点缀的颤微花朵。这句诗比喻不仅形象逼真,而且丰神秀美。
诗的第二句写花色之美。又用连用两个比喻。总的看,梅花色白,似白雪与月光一样鲜明素淡。但仔细观察花片,却又有微微的紫色铺晕。白中透紫,给人以纯洁自然与浪漫天真之美感。
总之前两句诗刻画细微,比喻新颖而具独创性,蓄势已足,为后两句转折作了铺垫,从而再深化赞梅与爱梅之情。
“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梅花愿意陪伴我这个老人,于此春天,尽一醉。由此又可知当其要落花之时,对我更为多情了。把梅花拟人化,并作为自己的知音朋友。写梅伴酒与我同醉;又预料将来落花之时,对己情深。实际是反衬自己对梅之爱弥深,形影不离,终身不欲弃,感叹落花之时自己将更痛苦。
全诗比喻贴切,议论入理,短幅之中,写物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逼真,抒情由浅入深,动人肺腑。梅花美的形象、精神气质,呼之欲出,非大手笔不能道也。
-
清江引·钱塘怀古 任昱 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 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 沙鸥笑人闲未得。
-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①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②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 昭阳殿③里第一人④,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
-
原文: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云外月,风前絮。情与恨,长如许。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
-
随感录四十八中国人对于异族,历来只有两样称呼:一样是禽兽,一样是圣上。从没有称他朋友,说他也同我们一样的。古书里的弱水,竟是骗了我
-
李白从世俗的喧嚷中走出,来到山碧林翠的庐山屏风叠。“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就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将行程添上几番神秘,几番秀气。诗人情感由豪放变成和缓,表现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的从自然而来,返归自然的艺术心态。所以他毫不晦隐地
-
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间精悍见遗颜。自闻出守风流似,稍觉承平气象还。但遣诗人歌杖杜,不妨侍女唱阳关。内朝接武知何日,白发羞归供奉班。
-
刘子翚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组诗的前一首意在抨击昏君,这一首则意在鞭挞奸臣。昏君的荒淫无道,使奸臣得售其奸;而奸臣的曲意逢迎,又使昏君昏而不悟。正是由于
-
【4406】铁心力量(朱亮高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3 7万字,2019年8月第1版,38元)4部分:[1]守初心:源头活水、政治要求;[2]担使命:初心
-
楚岸朔风疾,天寒鶬鸹呼。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吹帽时时落,维舟日日孤。因声置驿外,为觅酒家垆。
-
名言: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注释: 何事: 为何。 句意: 成行的兰草生长在山中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快乐的地方, 只要能保持坚贞的节操, 哪里还要与其他香花争夺斗艳呢?(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