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珩《浣溪沙干菊》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浣溪沙干菊咏菊花诗鉴赏
高继珩
露叶霜枝耐久寒,好花一一抱香干。夕阳影里几回看。梦断懒依钗上燕,色衰羞对镜中鸾。防他着雨又辛酸。
菊花是秋天的骄傲。每当“白露为霜”的金秋时节,黄灿灿的菊花便凌寒怒放,昂首挺胸,迎接着风霜的洗礼。菊花的品格,曾博得人们多少由衷的赞许。高继珩的这首浣溪沙词以干菊为题,选材新颖,命意也更加深刻。
“露叶霜枝耐久寒,好花一一抱香干。”这不仅是对于菊特征的一般描述,也是对干菊宁死不向寒霜低头的性格的刻画,是不屈的干菊的赞歌! 在夕阳的余辉里,词人逡巡花下,频频顾盼,流连忘返,对干菊敞开了爱的心扉。“夕阳影里几回看”一句,既表现出词人对干菊的爱惜,也表达了他对干菊高风亮节的仰慕之情。在于菊那凌寒的品格上,那傲霜的气节上,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上,人们不正可以感悟到生活的哲理,做人的准则吗?
人们爱菊、赏菊,更常常满头簪菊,然而干菊色衰花枯,自然是不堪著鬓了。“梦断懒依钗上燕,色衰羞对镜中鸾”两句,突出写了一个“干”字。“钗上燕”指两股呈燕尾形的头钗;“镜中鸾”指饰有鸾鸟图案的妆镜。“懒依”“羞对”以拟人手法,生动展现出干菊”宁可枝头抱香死”(郑思肖寒菊),却羞于争新买宠的孤傲性格。歇拍“防他着雨又辛酸”回应过拍,情意真挚,深切感人。干菊越是不肯向恶势力屈服,越要经受冷雨寒霜的严峻考验,想到干菊的不幸遭遇,令人于仰慕之余倍生同情之心。
从表现形式上看,这首词上下两片结构对称,都是前两句赋花,后一句写人,用语通俗而意味深厚,尤其写人的两句,抒情色彩极强。全词读来既干脆利落,又情韵悠长,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
【原题】:同游公玉伯氏季氏游水陆院濯缨阁以清斯濯缨分韵赋诗得斯字
-
《秋海棠·和周雪客白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
《中原音韵》 莫相因、簪梳玄鬓。旧时春、多少伤津。 当窗会梦琴思讯,倚阑听、殢雨纷纷。 谁弹谬错都将负,情牍遐遗难以真。衷肠恨。 千般夜冷宵衣紧,自那堪尘已他人。 佳人剪烛红颜换,念盼鸳鸯苦疾辛
-
清·张维屏三元里前声若雷, 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
-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出处】唐杜甫《 春日忆李白 》。 【意思】 李白的诗没人可以并比,李白其人飘然若仙卓尔不群。 【诗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出处】唐杜甫《 春日忆李白 》。
-
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常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
-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岑参诗鉴赏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作于天宝八年(749)
-
谐趣园图 现代·李可染作 纸本设色 纵六三.一厘米 横四六.三厘米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内的东部,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是当年奉乾隆皇帝的旨意,仿照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的格局建造的。“寄畅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金炉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