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叛儿》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杨叛儿
【原文】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1]。
何许最关人[2],乌啼白门[3]柳。
乌啼隐[4]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5],双烟一气凌紫霞。
【注释】
[1]新丰酒:新丰,汉代县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六朝以来以产美酒而著名。
[2]关人:牵动人心,让人动情。
[3]白门:本是刘宋都城建康(今南京)城门。因为南朝民间情歌常常提到白门,所以成了男女欢会之地的代称。
[4]隐:隐没,这里指鸟栖息在杨花丛中。
[5]博山炉:一种炉盖作重叠山形的熏炉。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木,放到水里就会沉下去,所以又称为沉水香。
【赏析】
“杨叛儿”本是北齐时童谣,后来成为乐府诗题,为乐府西曲歌名。相传南朝齐隆昌时,女巫之子杨曼随母入内宫,长大后,为何后所宠爱。当时童谣云:“杨婆儿,共戏来。”讹传为“杨伴儿”“杨叛儿”,并演变而为西曲歌的乐曲之一。古词杨叛儿只四句:“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李白此诗与杨叛儿童谣的本事无关,而与乐府杨叛儿关系十分密切。
此诗运用比兴与象征手法写男女之爱情。全诗形象丰满,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清新活泼,情感炽烈,生活的调子欢快而浪漫。
诗一开头,“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比古诗增添了生动的场面,并制造了笼罩全篇的男女慕悦的气氛。第三句“何许最关人”,这是较原诗多出的一句设问,使诗意显出了变化,表现了双方在“乌啼白门柳”的特定环境下浓烈的感情。五句“乌啼隐杨花”,从原诗中“藏乌”一语引出,但意境更为动人。接着,“君醉留妾家”则写出醉留,意义更显明,有助于表现爱情的炽烈。特别是最后既用“博山炉中沉香火”七字隐含了原诗的后半“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又生发出了“双烟一气凌紫霞”的绝妙比喻。这一句由前面的比兴,发展到带有较多的象征意味,使全诗的精神和意趣得到完美的体现。
诗中一男一女由唱歌劝酒到醉留,在封建社会面前是带有解放色彩的。这显然与唐代经济繁荣、社会风气比较解放有关。但文人写性爱或婚外恋,即使喝醉酒的李白,也必须借杨叛儿之类来掩饰一二。
-
仲夏,夜幕落下的时候,已是皓月当空。江风徐徐,吹皱了漫步者飘逸的衣裙,却吹不皱清江水。凉而柔的江风,拂去了骄阳的炙热,抚得江岸花红
-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
-
朝问此心何所思,暮问此心何所为。不入公门慵敛手,不看人面免低眉。居士室间眠得所,少年场上饮非宜。闲谈娓娓留诸老,美酝徐徐进一卮。心未曾求过分事,身常少有不安时。此心除自谋身外,更问其余尽不知。
-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行将亲爱
-
【名句】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众而禁不变者削 语出《韩非子·心度》。时代变化了,但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改变,国家就会混乱;耍聪明的人多了,则禁令不改变的国家就会削弱。移:改变。能:才能,这里指耍聪明、玩弄智
-
《 酌酒与裴迪 》 .[唐].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点击进入 [ 注释和翻译
-
作者: 张俊山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一)》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中秋月,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是唐代文学家李峤的《中秋月二首(其一)》。诗中通过描绘中秋夜飘渺的月光景象,表达了思乡之情。诗中采用了典型的五言绝句形式,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凝练的形象,传达出深沉的情感。 解读: 诗人以中秋夜的明月为切入点,描述了月光如霜的景象。他抬头仰望明月,心生乡思之情。整首诗通过简 -
这是一首俚俗之作,通篇借“风”与“船”这两件事物铺开。 上片主要写“风”,顺而及“船”。劈头两句就是“无理而有情”的大白话:“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其实,催他与恋人分别的并不真是风,然而他却怪罪于风,这不过是他“怨归去得疾”(《西
-
一八四0年发生鸦片战争,英国用兵舰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清朝道光皇帝吓破了胆,匆忙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并将坚决禁烟、抗击英军的林则徐贬戍新疆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