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未明》情诗三百首赏析
东方未明
作者: 周永才 【本书体例】
【原文】: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1),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2),狂夫瞿瞿(3)。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鉴赏】:
诗歌源于生活,感物动情,发言为诗。宋人邵雍说,感动之情有二:“身也,时也”,“一身之休戚,则不过贫富贵贱而已了;一时之否泰,则在乎兴废治乱者焉。”(伊川击壤集序)东方未明,既是诗人感于身之作,又是诗人感于时之作。
这是一首以一个极富戏剧性瞬间场景反映下层人民劳役之苦的诗篇。诗歌写得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有哭有笑,含有既幽默又辛辣的讽刺力量。东方天还没亮的时候,狗腿子们就隳突东西,叫嚣南北,催促着人们起床应役。诗人从酣甜的睡梦中起来。懵懵懂懂,胡里胡涂,抓起衣裳就往身上套,套来套去套不上,原来两只手臂伸进了裤管,一双粗腿蹬进了衣袖。颠来倒去,费了好大劲儿总算把衣裳穿好了,可是时间已经晚了,狗腿子们拔下篱笆上的柳木桩子怒眼圆睁,恶狠狠地等在那里,气得诗人说不出话来。这首诗唱出了诗人对频繁劳役的不满和愤慨。我们如同亲身感受,从心底里憎恨狗腿子们仗势欺人,同情役夫们的悲惨处境。
诗歌分三章,写是的“东方未明”时发生的悲剧。三章之间,步步推移,情节连贯,逼得人们手忙脚乱,慌作一团,无所适从。首章写狗腿子们摸黑进村,呼唤人们赶紧起床应役,急得诗人穿错了衣裳。“颠之倒之”,令人啼笑不得,极为生动极为形象地表现了诗中主人公摸黑穿衣裳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从而暴露了社会的不公,用语十分精炼。次章接着写狗腿子们依仗主子的权势狂呼乱叫,命令人们立即出门应役,吓得人们更加慌乱。“倒之颠之”,显然加重了诗中主人公摸黑穿衣裳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的恐怖程度。因为他已经预感到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了!从而对狗腿子们的丑恶嘴脸作了进一步的揭露。果然不出所料,严厉的惩罚就要临头了。末章写狗腿子们拔下篱笆上的柳木棍棒等待着役夫们的到来。看来诗人是出门晚了,那一双圆睁的怒目盯着他;此情此景,怎么能不使诗人怒火心中烧,叫苦不迭呢?“不能辰夜,不夙则莫”,白天黑夜都不分了,不是绝早地干活,就是摸黑地干活,连一个安稳的觉也睡不成。真是愤慨满腔啊!这是诗中主人公对统治阶级残暴行径的公然抗议,令人奋起。
由于狂夫和役夫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各有自身的利益,这就形成了东方未明这首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情节成双线发展。狂夫:先是“召之(呼唤)”,接着是“令之(命令)”,最后是“析柳樊圃,狂夫瞿瞿(威胁强迫)”,态度一次比一次严厉,凶狠;役夫:先是“颠之倒之(慌乱)”,接着是“倒之颠之(恐怖)”,最后是“不能辰夜,不夙则莫(气愤抗争)情绪越来越激昂,以至于抗争。物极必反,役夫和狂夫的矛盾演进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阶级斗争的残酷现实,因此,这首诗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
前者途中一相见,人事经年记君面。后生相动何寂寥,君有长才不贫贱。君今起柁春江流,余亦沙边具小舟。幸为达书贤府主,江花未尽会江楼。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春梓州作。公梓州诗有“应须理舟楫”及
-
作者: 崔曙庭 《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
-
善恶之辩 ◆ 弥尔顿 我们所认识的善与恶在这个尘世的范围内总是相伴生长,密不可分的;而善与恶的知识又是这样的错综纠缠,且惯以形
-
古文观止·先秦文·《左传》·曹刿论战 十年春
-
【原题】:筠溪居士跳出随顺境界把住放行自在神通纵横妙用已是摸索不著妙现老子犹眨句中眼可谓善知识用心谨次严韵上呈
-
【3620】伦敦传(〔英〕彼得•阿克罗伊德著,翁海贞等译,译林出版社,83 6万字,2016年4月第1版,118元)△共32部分(七十九章):史前至1
-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称》原文鉴赏 [原
-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邱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却立而视之: 出者突然成邱,陷者岈然或谷,洼者为池
-
《媭砧课诵图》者, 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拯之官京师,姊刘在家,奉其老姑 ② , 不能来就弟养。今姑既殁矣,姊复寄食宁氏姊于广州, 阻于远行。拯自始官日, 蓄志南归, 以迄于今,颠顿 ③ 荒忽,琐屑
-
【3318】语言的力量:如何用魅力影响和感染他人(〔美〕希恩著,童欣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5万字,2013年10月第1版,32元)△共6章:[1]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