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齐·张融《别诗》五言绝句诗鉴赏
白云山上尽,清风松下歇。 欲识离人悲,孤台见明月。
别离之际,最易引发人的感情波澜。诗人们为此写下无数“消魂”之什。张融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诗,乍看上去似平平淡淡,而细味之,个中又有一番浓情深意。
四句诗,有三句写景。“白云”、“清风”、“松”、“明月”,这都是形容六朝隐士们隐居之所的清隽、超绝。如孔稚珪北山移文写假隐士驰骛官场后,“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荫,白云谁侣?”这三句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而且其中寓含了别者与送别者的隐士身分以及隐士风度。
这三句若仅如是讲,就失之为肤论。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薑斋诗话)三句写景,而没有一句不是抒写“离人悲”之情。送别故人,不知始于何时,直到傍晚时分,山上白云消尽,山中晚风初定,双方仍依依不舍;但分手在势,终有一别;故人别去,已是明月高悬。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暗含了时间的延续。三句诗还为我们描绘了山中隐士送别的清绝空间。头两句一个“上”字一个“下”字,把空中的白云与地上的苍松联在一起,又以“清风”把二者完整地融为一体。明月高挂,铺银洒玉,山中景物异常明澈、空阔、静谧。这种景物一经第三句点化,送别人的惆怅之情便跃然纸上。三句诗,从时空两方面抒写“离人悲”,前者写离别之难,后者写别后之悲,可谓情景“妙合无垠”。
写景抒情、以景写情可以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规律,仅如是观,仍失之笼统。从这首送别小诗中,我们可以窥到六朝时与自然合一的人生理想及清俊超脱的人格追求。南史·谢弘微传:“次子(谢),不妄交接,门无杂宾,有时独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白云、清风、苍松、明月在六朝,已不单纯是自然景物,也是当时时代思潮的形象体现。因此,我们说这首诗不仅绘景抒情,而且是写人。作者曾说:“融,天地之逸民也。进不辨贵,退不知贱,兀然造化,忽如草木。”(南史·张融传)所以明代张溥称赞他说:“白云清风,孤台明月,想见其人。”(张长史集题辞)
这首小诗集绘景、抒情、写人于一身,宁静的景象中深藏感情的起伏,平淡的词语中可见清绝的人格。
-
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锦石照碧山,两边白鹭鸶。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阳祠。仙人不见我,明月空相知。问我何事来,卢敖结幽期。蓬山振雄笔,绣服挥清词。江湖发秀色,草木含荣滋。置酒送惠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侈之忍第五十二侈之忍第五十二 天赋于人,名位利禄,莫不有数。人受于天,服食器用,岂宜过度。乐极而悲来,祸来而福去。 行酒斩美人
-
【3662】谢谢你迟到:以慢制胜,破题未来格局(〔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符荆捷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0万字,2018年1月第1版,68元
-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 【注释】 生法:立法。 【译文】 有创制法度的,也要有执行法度的,还要有遵照
-
《先秦散文·国语·胥臣论教诲之力》原文鉴赏
-
骆宾王的诗《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赏析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 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 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
-
小合回残梦,开帘转晓晖。霞寒风不定,花落鸟惊飞。病渴偏思柘,朝寒怯减衣。沈钱将谢雪,持底送春归。
-
一个人如有好的生活习惯,便有好的生活质量。传统中医养生主张,养生要“因天之序”,把握节律。一天当中,早起,饭后,睡前,恰是养生的三个关键节点。每个节点上,都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养生要诀。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苏轼·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