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采蒲台的苇》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孙犁
【原文】: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象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的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到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的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来到了。妇女们却偷偷的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枝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的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得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呀!
一九四六年
【作者简介】:
孙犁(1913—— ),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著名作家。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短篇小说和散文集白洋淀记事等。作品题材大部分是孙犁的家乡冀中平原丰富多彩的战斗生活,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乡土气息。他的散文有“诗体小说”之称。
【鉴赏】:
这是一篇咏物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于采蒲台的苇的咏写,抒发了对当时英雄人民的赞美之情。
白洋淀的苇是有名的,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引成为冀中的名胜了。它有名,是因为它养育了英雄的人民,它是英雄人民的象征。在那边的苇塘中,曾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作者咏写白洋淀的苇,正是为赞美那英雄的人民。作者开篇便点出:“人和苇结合是那么紧”意味深长,引人遐想。随后,作者介绍了苇的性质和用途,语含双关,寓意深刻。并指出这苇塘不只是一种风景,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为后来描写采蒲台的英雄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设下伏笔与铺垫。作者选取典型事件来赞美英雄的人民。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最可敬的英雄也生活、战斗在采蒲台,作者便叙述了那里曾发生的一个动人故事。一次在敌人的包围搜查中,他们象苇一样洁白:坚强、在敌人面前,“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英勇地和敌人斗争,一个人倒下了,更多人站起来,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既使被敌人砍断了半边脖子,也永远是说:“没有!”这声音响彻在苇塘边,也永远响彻在人民的心里。通过这个感人故事的叙述,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民的赞美之情。
作者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通过咏苇赞英雄,使文章生动形象。结构巧,寓意深,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炼,感情真挚,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宾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热,蟹黄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厉鹗《宋诗纪事》卷十一引《皇朝类苑》: “魏公在北门,重阳
-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2年),南宋
-
纳兰性德 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两迢迢。 征人自是无归梦,却枕虎鍪卧听潮。 中国古代历朝以来,征战之事一直绵亘不断,因而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反映征人生活的诗也时有所见。纳兰性德曾一度出使塞外,对于远征
-
作者: 赵维新甄继祥 【本书体例】
-
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节选) 章太炎至于近日办事的方法,一切政治、法律、战术等项,这都是诸君已经研究的,不必
-
西方文学·蒙塔莱 又译蒙塔里。意大利当代最著
-
辞和气平【原典】凡人语及①其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辞必厉。唯韩魏公②不然。更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③处,辞和气平,如道④寻常
-
作者: 班固 【原文】: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
-
后皇嘉树 〔2〕 ,橘徕服兮 〔3〕 。受命不迁 〔4〕 ,生南国兮 〔5〕 。 深固难徙 〔6〕 ,更壹志兮 〔7〕 。绿叶素荣 〔8〕 ,纷其可喜兮 〔9〕 。曾枝剡棘 〔10〕 ,圆果抟兮 〔1
-
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従渠醉膻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