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廉政用典名句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无论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还是坚决反对“四风”,习近平同志都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都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领导干部如果只表态不表率,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普通干部怎么会有改作风的动力?俗话说,领导不领,水牛掉井。领导干部如果说一套做一套,禁令只是说在嘴上、写在文上、挂在墙上,公款吃喝依旧,公车超配依旧,办公超标依旧,制度成了“稻草人”,改作风如何取信于人?就此而言,领导干部本身就是反“四风”的标准、改作风的标杆,越是严格要求自己,越能产生模范带动的辐射作用,释放出以上率下的正能量。
■原典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禁之,至于不禁,令亦如之。若乃肆情于身,而绳欲于众,行诈于官,而矜实于民。求己之所有余,夺下之所不足,舍己之所易,责人之所难,怨之本也。
——﹝东汉﹞荀悦申鉴·政体
■释义
“政体”,即为政的要领。在申鉴·政体中,荀悦提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要求别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要求自己。荀悦以此告诫统治者正人先正己,方能令行禁止,才是“善禁”。
荀悦的这一观点继承了儒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思想。四百多年后的唐太宗堪称“善禁”典范,他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魏征在上疏中亦言:“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可见,中国古代已将“正人先正己”视为“善禁”至要。
-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60首。老朋友王迥将游江东,作者作诗送别。开篇二句先从昔日登黄鹤楼遥望鹦鹉洲的印象,逗出一个“爱”字,为此时的游赏作一铺垫。“洲势”以下,即着意描写鹦鹉洲的胜景:碧流、
-
名言: 与可画先胸有竹, 庖丁解正目无牛。 注释: 与可: 文与可, 宋代画家, 善画竹。庖丁:《庄子·养生主》所记载的厨师。 句意: 文与可画竹之前胸有成竹, 庖丁解牛时目无全牛。 出处: 清· 赵
-
《梅花·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九》咏梅花诗鉴赏
-
此诗是作者向温庭筠吐露心声,表明没有归宿感。 首联一二句,写作者的孤独、失眠,苦吟诗句。“苦思搜诗灯下吟”,是说心中的惆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苦”、“搜”,表明写诗并不随便轻易,“搜”字尤其好,说明诗人心里的思念不是普通词句能形容出
-
束带还骑马,东西却渡船。林中才有地,峡外绝无天。虚白高人静,喧卑俗累牵。他乡悦迟暮,不敢废诗篇。
-
《 春晓 》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宋本题作《春晚绝句》。诗中用闻啼鸟写春晓天晴,从夜晚风雨声想到花落,抒发惜春之情。语言自然
-
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萦回亘津渡,出没控郊鄽。凤琴调上客,龙辔俨群仙。松石偏宜古,藤萝不记年。重檐交密树,复磴拥危泉。抗石晞南岭,乘沙眇北川。傅岩来筑
-
宋琬江上阻风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作者简介宋琬(1614—1673年),字玉叔,号荔裳。莱阳(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4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 。 【释】 1.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汉初“商山四皓”即隐居于此山。2.
-
居然要穿着老衣吃饭。是这样的,进了闰四月后,天好像加了热劲儿,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天一热,无端地让人有几分困倦,懒懒的,啥也不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