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杂说一》译文与赏析
杂说一
杂说一
唐·韩愈
【题解】
“杂说”是一种内容、形式都较自由的随感式的议论文。本文为四篇杂说的第一篇。此文用云、龙之间的关系来喻指君臣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君臣遇合才能有所作为的道理。
【原文】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130],薄日月[131],伏光景,感震电[132],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注释】
[130]茫洋:辽阔无边际的样子。玄间:指天空。
[131]薄:同“迫”,靠近。
[132]感:同“撼”,撼动。
【译文】
龙吐出来的气形成云,云原来并不比龙灵异。然而,龙乘着这气形成的云,可以在辽阔无际的宇宙中四处遨游,靠近日月,遮盖光辉,使雷电震动,变化神奇莫测,雨水浸润大地,淹没了山谷,这云也真是灵妙奇异啊!云,是龙使它具有灵异的,像龙那样的灵异,就不是云能够使它变成的。
【原文】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133]!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
[133]信:确实。
【译文】
但是,龙如果没有云,就不能表现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依靠的东西,确实是不行的啊!奇怪啊!龙所凭借依靠的,竟然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易经中说:“云是跟随着龙的。”既然叫做龙,就当然有云跟随着啊!
【评析】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议论为主的杂文。文中以龙、云为喻,把龙比作君王,云比作贤臣。先描写翻云覆雨的壮观景象,渲染了龙的灵异,比喻贤臣要得到君王的重用才能发挥他的贤明;又写到龙必须乘着云气,突出了云的灵异,比喻君王没有贤臣的辅佐也不能表现他的圣明。从而论述了龙、云相生相依、孰轻孰重的关系,暗示了君王和贤臣只有互相依靠,才能相得益彰,有所作为,也反映了作者想做贤臣的心理和对最高统治者的希望。
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内容充实、寓意深刻,体现出韩愈文章力大思雄的一贯特点。
-
孔子的历史观是唯心的。这是没有疑义的。尽管他在“子张问十世可知也”时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① ,在“颜渊问为邦”时说过“行夏之时,乘殷之
-
【原题】:徐刚中醴陵少府於山中寻出一洞有铭曰虬渊自然六室奇怪求诗以纪之醴陵多丁氏令威之后云
-
绝句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生卒年不详,号明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南
-
交友类名言赏析《交绝无恶声。》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巧者力苦劳,智者心苦忧。爱君无巧智,终岁闲悠悠。尝登御史府,亦佐东诸侯。手操纠谬简,心运决胜筹。宦途似风水,君心如虚舟。泛然而不有,进退得自由。今来脱豸冠,时往侍龙楼。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冬负南荣
-
王阳明的心学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但因为一些概念与现代人的知识结构脱节,不好理解。本文就把王学中的招牌概念--良知、本性、心与现代人熟悉的知识做一沟通,以打通古今概念上的通道,让王学更好理解。看完本文
-
赵南星俏冤家我咬你个牙厮对,平空里撞见你,引得我魂飞。无颠无倒,如痴如醉。往常时心
-
【名句】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注释与译文]令人恼恨的是人心不如长江水,水遇礁石方起惊涛,而人世间在平地上也会平白无故地掀起波澜。这是诗人愤世嫉俗之言,感慨世路艰难、凶险异常,痛斥无事生非的
-
《男儿重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男儿重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古文·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子厚讳宗元(1)。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