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报孙会宗书》译文与赏析
报孙会宗书
报孙会宗书
西汉·杨恽
【题解】
杨恽,字子幼,华阴(今属陕西)人,司马迁的外孙。本文选自汉书·杨恽传,书中记载了杨恽失爵位家居,以财自娱。他的朋友孙会宗为此担忧,写信劝诫他。杨恽心里不服,便写了这封回书。全信写得情怀勃郁,锋芒毕露。清人余诚评道:“行文之法,字字翻腾,段段收束,平直处皆曲折,疏散处皆紧炼,则酷肖其外祖。”
【原文】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56],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57],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58]。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注释】
[55]底:引致,到达。
[56]时变:指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霍光子孙霍禹等欲谋反事。
[57]猥:轻率,随便。
【译文】
我才能低下,行为卑劣,外部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幸而依靠先人的余荫,才得以充任皇帝的侍从。由于遇到事变,因而被封为侯爵,但这终究不是我所能胜任的,结果遭遇灾祸。你哀怜我的愚昧无知,特地来信教育和纠正我不够检点的地方,情意诚恳深切。但我私下却怪你没有深入了解事情的原委,而只是跟着世俗的舆论来褒贬我。如果我说出自己浅陋的看法,那好像与你来信的宗旨唱反调,在掩饰自己的过错;沉默而不说吧,又恐怕违背了孔子“各言而志”的教诲。所以我才敢简略地谈谈我的愚见,希望你能明察。
【原文】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59],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60]。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注释】
[58]朱轮:车轮漆成红色。汉制,公卿列侯以及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方能乘坐朱轮车。
[59]素餐:不劳而食,无功受禄。语出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译文】
当我家兴盛时,做大官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人,我也备位在九卿之列,爵封通侯,总管侍从官员,参与国家政事。我竟不能在这个时候有所建树,来宣扬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们一起努力,辅佐朝廷,补救缺失,受到窃据高位、白食俸禄的指责已经很久了。我又因为贪恋禄位和权势,不能自动退职,于是遭到意外的变故,又被人横加诬告,囚禁于宫殿北面的楼观内,妻子儿女也都被关押在牢里。在这个时候,自以为受到杀戮也不足以抵偿罪责,哪里想到还会保住脑袋,再去奉祀祖先的坟墓呢?我俯伏在地想着圣主的恩德,真是无法计量。君子沉浸在道义之中,愉快地忘记忧愁;小人保全了性命,就高兴地忘掉了自身的罪过。我暗自思量,自己的过失已经很大了,德行也已经有了亏缺,那就去当农夫以度余生算了。所以我亲自率领妻子儿女,努力耕田种粮,植桑养蚕,灌溉果园,经营产业,来供给官府的赋税,想不到又因为这样做而被人挑刺议论。
【原文】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61]。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裒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62],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
【注释】
[60]缶:瓦制的打击乐器,最初流行于秦地。乌乌:唱歌声。可能是歌曲中的一种和声。
[61]籴:买进谷物。
【译文】
人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父亲,为他们送终服丧,居丧的时间也是有个终结的。从我获罪以来,距今已经有三年了。农家耕作非常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羊肉、烤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能唱秦地的民歌。妻子是赵地的女子,擅长弹瑟,奴婢中又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种田辛勤,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人生不过为行乐,富贵等到哪一天!”碰上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抖动衣服,高高低低地甩着袖子,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的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正在经营贱买贵卖的生意,追求十分之一的薄利。这只是小贩们干的事情,备受轻视耻辱,我却亲自去做了。
【原文】
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63],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注释】
[62]“明明求仁义”六句:引自董仲舒对贤良策三,汉书·董仲舒传原文作:“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皇皇,即“遑遑”,急急忙忙的样子。此作“明明”。
【译文】
我身处低下的地位,是众人诽谤的对象,我常因此不寒而栗。即使是了解我的人,也随风倒地讥刺我,哪里还会有人替我说好话呢?董仲舒不是说过吗:“急迫地追求仁义,常担心不能教化百姓的,这是卿大夫的心意。急迫地追求财利的,常担心贫困匮乏,这是百姓的事情。”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现在你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
【原文】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64],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65],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66],毋多谈。
【注释】
[63]漂然:高远的样子。
[64]昆戎:古代西夷的一支,即殷周时的西戎。
[65]旃(zhān):文言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
【译文】
你的家乡西河郡原是魏国的所在地,魏文侯在那里兴起,还有贤人段干木、田子方留传下来的风尚,他们都有高远的志向和气节,懂得取舍的道理。近来,你离开了这一块旧士,去到安定郡任太守。安定郡位于山谷中间,是昆夷族人的旧地,那里的人贪婪卑鄙,难道是当地的习俗改变了你的品性吗?直到今天我才看清了你的志向!如今正当大汉朝隆盛之时,祝你飞黄腾达,兹不多讲!
【评析】
本文是杨恽写给他的朋友孙会宗的一封信。这封信以自己近期的生活和作为起笔,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家族以及自己的过去,以解释自己现在“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的原因,从而引出了孙会宗的谏诫之言。接着讲述了自己的所谓“骄奢不悔”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对孙会宗劝谏自己的言辞的一种反驳。
文中以嬉笑怒骂的口吻,逐点批驳孙会宗的规劝,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还赋诗讥刺朝政,明确表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观点。其中最富有创意的是作者双管并行,既表达了非礼越检的狂放胸怀,悍立志气,又极意描写自己的落魄不得志;既写自己的玩世不恭,又不时露出自己的一腔怨愤。
作者胸怀不平,将嬉笑怒骂之情发为文章,自由活泼,有其外祖父司马迁报任安书的风格。
-
芳景销残暑气生,感时思事坐含情。无人开口共谁语,有酒回头还自倾。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蜀茶之名也。]春归似遣莺留语,好住林园三两声。
-
你们拥有这么多的荣华与福泽, 我一点也不嫉妒,圣洁的天使; 也不艳羡你们常和高贵的天主一起。 一切贪求与渴望都能获得满足; 因为我的欢乐花样繁多,数不胜数, 世人的心无法了解其中底细。 我面前的一双眼
-
【原题】:顷岁如番禺与庆传十六兄遇上饶后五年胥会於霅时太学增置生试竟不遂志将别去理朱方棹因咏昔人风雨对床之语慨然有感作是诗
-
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
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我的祖父、父亲以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 不死的也必
-
原文 唐大历中 1 ,有崔生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 2 者熟。生是时为千牛 3 ,其父使往省一品疾。生少年,容貌如玉,性禀孤介,举止安详,发言清雅。一品命妓轴帘,召生入室。生拜传父命,一品欣
-
陈仁锡:五泄瀑记 陈仁锡若夫五泄,发源于仙人鞋顶,结束于螺蛳大溪,自下望上,来之天末。本是一瀑,而乍起乍伏者五,每一泄相去者数里。
-
嘉、道以后,殿廷考试尤重字体。道光庚戌,吾浙俞荫甫太史樾成进士,素不工小楷,复试竟冠多士,人咸诧焉。后知由曾文正公。盖公方以少宗伯充阅卷官,得俞文极赏之。且因诗首句云“花落春仍在”,谓与小宋“将飞更作
-
雾,好像是叫时令给带来的,并不浓烈,一疙瘩一疙瘩在我行走的秋野里浮动,把虚幻的感觉也带来了。这样就好,才有秋的味道。日头一出来
-
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秋夜守罗帏,孤灯耿不灭。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那堪闻凤吹,门外度金舆。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向春园里,花间语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