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曾巩《墨池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曾巩《墨池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曾巩:墨池记

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本文是曾巩的一篇代表作。文章题为“墨池记”,但作者并没有拘泥于记叙描写墨池,而是依据王羲之书法到晚年才臻于精妙的史实,结合其“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指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卓越成就,完全是“以精力自致”,勤学苦练的结果,而并非出于“天成”。文章的主旨,在于勉励后人勤奋学习,努力上进。

全文可分三段。文章的第一段属于交代文字。作者先从大处落笔,指出墨池所处的“新城”的位置和四周的地理环境,然后由大及小,说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题中“墨池”二字亦于此正式点出。值得提出的是,作者这里没有径直道破池名的来历,而是借古人之口说出,用笔巧妙而富有情趣。段末点出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传说,既紧扣前文,又为下文议论张本。

接下来第二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在这一段里,作者先不急于发议论,而去追述王羲之的一段经历:“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一段回忆性的文字虽很简略,却十分必要。它一方面是为了说明王羲之曾来过此地,进一步落实上段有关这个墨池遗迹传说的可能性,同时又赞扬王羲之的道德与气质。有了这段“叙”的文字,下面的议论也就有了依据。“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这是论述王羲之书法之善,绝非天赋所致,而完全是靠自己勤学苦练取得的。这一概括显然是正确的,也符合王羲之的实际情况。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的书法起初不及时人庾翼、郗愔,但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后来竟然远远超过了他们。一次,庾翼见到他用草体写的书信,大为惊叹,认为可以与“草圣”张芝比美。可见,这里所说的“羲之之书晚乃善”,是有事实根据的。为了使文章的立论更具有说服力,作者接着又用“然”字一转,从反面再作申说:“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意思是说,然而,后世的人没有能赶上他的,莫非他们的学习不如王羲之勤奋?这样看来,刻苦学习难道可以少么?这是从反面进一步说明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段末用“况欲深造道德者邪”一句,把上文文意又引申了一层:若要“深造道德”,学习更不可少。

最后一段,记叙王君题字表彰王羲之墨池和请作者写“记”的经过,也是本文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尤其是文章最后以“仁人庄士”的流风遗韵长期影响“来世”作结,这对当时的后学来说,无疑有激励作用,同时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作为一篇流传千古的名文,墨池记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在写法上也颇有特色。

首先、寓大于小,立意高远。文章不就事叙事,而是把墨池作为媒介,借事立言,小题大作,多就勉学和“深造道德”发表意见。这种写法,使文章主旨明晰,中心突出。

其次,文章由“记”而“论”,边叙边议,层层生发,条理分明,结构自然紧凑。

再次,全文不足三百字,但多用设问句式,文笔精警、含蓄,耐人寻味,体现了曾巩散文纡徐简奥、曲折尽意的特点。清人沈德潜评此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唐宋八大家文读本)这个评价是颇为中肯的。

猜你喜欢
  • 寓言《弓与矢》意译和解说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胡非子》 【意译】 一人说:“我的弓好,用不着箭。”一人说:“我的箭好

  • 《古文观止·王勃·滕王阁序》鉴赏

    古文观止·王勃·滕王阁序 南昌故郡, 洪都新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出处】唐杜甫《 兵车行 》。 【译注】兵车辚辚,战马萧萧,出征 的兵士各把弓箭挂在腰间。辚辚(ln): 车行进时的声音。萧萧:马的嘶叫声。 行人:出征者。

  • 《十五从军征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

  • 范仲淹《酬和黄太博》全诗鉴赏

    古籍东南美,蔚蔚幕中议。懿行希圣贤,高文粲游赐。伊余发已秃,偶继立朝士。何以宣王政,甘为时所弃。酌以广州泉,不易伯夷志。直哉心如弦,安虑道边死。窃尝力于古,秉笔庶几至。孰为未闻达,聊以道幽秘。夫君锵以

  • 李贺《题归梦》全诗赏析

    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绿。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作品赏析梦中见。注:1: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书客,自指也。2: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中堂,长吉母

  • 《送贺宾客归越赏析》

    由于贺知章这次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的,而李白此时也正尊崇道学,因此诗中都围绕着“逸兴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气来写的。镜湖是绍兴地方的风景名胜,以湖水清澄而闻名于世。李白想象友人这次回乡,一定会对镜湖发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

  • 《鹭鸶》鉴赏和赏析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鹭鸶,为一种水鸟,全身羽毛雪白,主食小鱼等水生动物,活动于江河湖泊岸边或水田中。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咏物诗; 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一首托

  • 泰国近代文学批评

    形诸文字的泰国近代文学批评如果从天宛评论顺吞蒲的长诗《帕阿派玛尼》的时间算起,已经有了100年的历史。有趣的是天宛的开篇文章还是以诗

  • 欧阳修《有美堂记》原文、赏析和鉴赏

    欧阳修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