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君子篇译注
君子
天子无妻①,告人无匹也②。四海之内无客礼,告无适也③。足能行,待相者然后进④;口能言,待官人然后诏⑤。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言而信,不虑而知,不动而功,告至备也。天子也者,执至重,形至佚,心至愈⑥,志无所诎,形无所劳,尊无上矣。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⑦此之谓也。
[注释] ①妻:有“齐”的意思,但天子至高无上,不能有人与他齐等,故天子之妻称“后”,不称“妻”,所以说“天子无妻”。②告:言。③适:往。言天子以天下为家,没有外出做客的情况,故“无适”。④相者:赞礼的人。⑤官人:传达命令的官员。⑥愈:通“愉”,愉快。⑦“诗曰”句:见诗经·小雅·北山。率,循。滨,涯。
圣王在上,分义行乎下,则士大夫无流淫之行,百吏官人无怠慢之事,众庶百姓无奸怪之俗,无盗贼之罪,莫敢犯大上之禁①,天下晓然皆知夫盗窃之人不可以为富也②,皆知夫贼害之人不可以为寿也,皆知夫犯上之禁不可以为安也。由其道,则人得其所好焉;不由其道,则必遇其所恶焉:是故刑罚綦省而威行如流。世晓然皆知夫为奸则虽隐窜逃亡之由不足以免也,故莫不服罪而请。书曰:“凡人自得罪。”③此之谓也。
[注释] ①本句当为“莫敢犯上之大禁”。②人:当为衍文,下同。③“书曰”句:引文见尚书·康诰,但文义与今本尚书不尽相同。
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悔;爵当贤则贵,不当贤则贱。古者刑不过罪,爵不踰德①,故杀其父而臣其子,杀其兄而臣其弟。刑罚不怒罪②,爵赏不踰德,分然各以其诚通。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③,刑罚綦省而威行如流,政令致明,而化易如神。传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④。”此之谓也。乱世则不然:刑罚怒罪,爵赏踰德,以族论罪,以世举贤。故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德虽如舜,不免刑均,是以族论罪也。先祖当贤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列从必尊,此以世举贤也。以族论罪,以世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 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⑥此之谓也。
[注释] ①踰:过。②怒:超过。③沮(jǔ举):阻止。④兆:数量单位,十亿为一兆。⑤当:通“尝”,曾经。⑥“诗曰”句:见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冢,山顶。崒(cuì翠),通“碎”。憯(cǎn惨),乃。
论法圣王,则知所贵矣;以义制事,则知所利矣。论知所贵,则知所养矣;事知所利,则动知所出矣①。二者,是非之本,得失之原也。故成王之于周公也,无所往而不听,知所贵也。桓公之于管仲也,国事无所往而不用,知所利也。吴有伍子胥而不能用,国至于亡,倍道失贤也。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故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②;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故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分此者也;节者,死生此者也;忠者,悖慎此者也③。兼此而能之,备矣。备而不矜,一自善也,谓之圣。不矜矣,夫故天下不与争能而致善用其功。有而不有也,夫故为天下贵矣。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④此之谓也。
[注释] ①动:当为衍文。②流:通“留”,滞留。③惇(dūn敦)慎:敦厚真诚。④“诗曰”句:见诗经·曹风·尸鸠。
【鉴赏】 在封建社会的等级体系中,荀子把君主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天子也者,执至重,形至佚,心至愈,志无所诎,形无所劳,尊无上矣。”既是如此威严尊贵,臣子自当为之殚精竭虑,事无不从:“事人而不顺者,不疾者也;疾而不顺者,不敬者也;敬而不顺者,不忠者也;忠而不顺者,无功者也;有功而不顺者,无德者也。”(臣道)荀子这种对君主的态度,与孔、孟有很大的差别。孔子关于事君有一段对话:“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很显然,孔子在这里谈到对君主尽忠是有对君主的要求在先的。而孟子接着孔子这番话说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则更是义正辞严,畅快淋漓。对比之下,荀子与孔、孟在尊君这一观点上的差距不可谓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差距是建立在对于君主贤能的欣赏与要求之上,而非一味地对西周以来那种世卿世禄的封建等级的维护。在荀子看来,君为一国之主,“百姓之力,待之而后功;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百姓之财,待之而后聚;百姓之势,待之而后安;百姓之寿,待之而后长”(富国),他一个人肩负着整个社会的盛衰成败,心系着普天子民的安危祸福,故不可不尊。
尊贵和圣治相伴,高位与责任共生,在悉心维护天子权威的同时,荀子并不忘谆谆引导天子尊崇先王之道,“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做好一个天子的分内之事。在这里荀子将任贤特别提出,通过对比齐桓公能重用管仲故使民富兵强、吴王夫差不愿听从伍子胥的意见遂致国破身亡的历史之后,得出“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的结论,既有铁证,也有论述,将贤人的重要性谈得再清晰不过。与孟子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只从用贤的有利之处来对君主作出规劝不同,荀子论及此,字里行间还隐隐透出些许警告的意味:如若不用贤,结局就是亡国,自古至今,没人躲得过,谅君主们想不动容都难吧。
其实,不管是提倡尊君,还是推崇贤能,荀子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上能政通人和,下可各得其所,俯瞰仰瞻,一样井然有序。
-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池溜因忝满,林芳为洒开。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无论验石
-
如果抹去一部分怨恨你可以视为我的亲人如果彼此心有灵犀黑夜便沦为白昼宇宙浩渺不知哪片云彩会突然降雨给愈加干裂的土地以滋润与萌发远眺与
-
断崖老树互撑拄,白水绿畦相灌输。焉得溪南一邱壑,放船画作归来图。 作品赏析一丘壑:犹言一山一水,借指隐居之处归来:即指陶渊明《归去来辞》,谓归田退隐。
-
我走过每条独占的街道, 徘徊在独占的泰晤士河边, 我看见每个过往的行人 有一张衰弱、痛苦的脸。 每个人的每声呼喊, 每个婴孩害怕的号叫, 每句话,每条禁令, 都响着心灵铸成的镣铐。 多少扫烟囱孩子的喊
-
天净沙·夏朝代:元代作者:白朴原文: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翻译: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
-
九门插天开,万马先朝屯。举鞭红尘中,相见不得言。夜走清虚宿,扣门惊鹊翻。君家汾阳家,永巷车雷奔。夕郎方不夕,列戟以自藩。相逢开月阁,画檐低金盆。至今梦中语,犹举灯前樽。阿戎修玉牒,未惮笔削烦。君归助献
-
《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白先勇 一 尹雪艳总也不老。十几年前那一班在上海百乐门舞厅替她捧场的五陵年少,有些天平开了顶,有些两鬓添了霜;有些来台湾降成了铁厂、水泥厂、人造
-
为高菊墅 ① 赋 寒花清事,老圃闲人,相看秋色霏霏。带叶分根,空翠半湿荷衣。沅湘旧愁未减,有黄金、难铸相思 ② 。但醉里,把苔笺 ③ 重谱,不许春知。 聊慰幽怀古意,且频簪短帽,休怨斜晖。采摘无多,一
-
痴婆子传 明代文言中篇艳情小说。又名《痴妇说情传》、《燕筑外书》、《痴娘传》。两卷三十三则。题“芙蓉主人辑,情痴子批校”,其真实姓名无考。成书于明隆庆、万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刊本,原吴晓铃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渔歌子古诗词网,内容包括渔歌子古诗,渔歌子古诗原文,古诗《渔歌子》诗词。渔歌子,词牌名,词也叫“长短句”,“小令”.可以唱,分为上下两段,两段之间有空格.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 桃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