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章·道冲》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翻译与解读
道冲01,而用之或不盈02;渊兮似万物之宗03。挫其锐04,解其纷05,和其光06,同其尘07。湛兮似或存08。吾不知谁之子09,象帝之先10。
今 译
道体至虚,而用之不穷。深不可测,像万物之宗。磨损其圭角,解其纷扰,光而不露,齐同尘俗。微茫深缈,若有若无!不知是谁家之子,像是天地之先祖。
评 议
本章言道体至虚,若有若无,却用之不穷。老子说,道不知是谁家之子,像是天地的祖先,这是对道的描写和赞美。老子在描写道的文字中,采用了文学的拟人化和象征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道体至虚的朦胧意境。这对一些不谙文学艺术手法的学者来说,就难于理解。因此,高亨先生说:“谭献读〈老子〉、马叙伦老子覈诂均认为此处是衍文。按在此处,文章不合,当删去。”(老子注译)其实,则不然。老子是哲学著作,同时也是哲理散文诗,即有文学艺术之特点。所以,评论老子之书,就不能单纯地以哲学著作视之。诗人写诗,往往会突破逻辑思想的限制和逻辑叙事的约束,而采用拟人化的比喻象征手法,来描写和赞美所描写的对象。老子此四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先,同其尘”的诗句,正是对大道朦胧境界的描写和赞美。清代评论家刘熙载评论屈原的离骚曰:“离骚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极开阖抑扬之变,而其中自有不变者存。”(艺概·赋概)研读老子之书,亦当如是观之。
至于说本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四句,在老子第五十六章又重复出现,这并不难理解。老子书中重复出现的句子,并不只此四句。老子各章之主旨,并不尽相同。书中出现的重复句子,各有所用,不应视为衍文,或错简所致。重复句式在诗歌中出现,这是常见的现象。这也是哲理散文诗,与一般著作不同之处。
老子之道,深缈至虚,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具有神秘色彩。虽然如此,正如我们上章所说,老子的宇宙本体的道,具有物质属性,属于唯物主义。高亨先生说:“这一章是老子的宇宙论……这些也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表现。”(老子注译)高先生的此种看法,不符合老子论道的思想。
陈鼓应先生对本章的评论,言简意赅,颇能说明问题。援引如下,供读者参考。
道体是虚状的。这虚体并不是一无所有的,它却含藏着无尽的创造因子。因而它的作用是不穷竭的。
这个虚状的道体,是万物的根源。在这里,老子击破了神造之说。(老子注译及评介)
注释
01道:谓宇宙本体。冲:虚。吴澄曰:“冲字,本作舆,器之虚也。”道体至虚,故谓“道冲”。02盈:穷也。林希逸曰:“冲,虚也。道体虽虚,而用之不穷。”03渊:吴澄曰:“渊,深不可测也。”宗:吴澄曰:“宗,犹‘宗子’之‘宗’。宗者族之统,道者万物之统,故曰‘万物之宗’。似者,亦不敢必之辞也。”句谓:道体至虚,深不可测,似万物之先祖。04挫其锐:林希逸曰:“挫其锐,言磨礲其圭角也。”锐,圭角也。05解其纷:解其纷扰也。林希逸曰:“解其纷,言其处纷扰之中而秩序有条也。”06和其光:含敛光耀。林希逸曰:“光而不露,故曰‘和其光’。”吴澄曰:“和,犹平也,掩抑之意。”07同其尘:林希逸曰:“无尘而不自洁,故曰‘同其尘’。此佛经所谓‘不垢不净’也。”按吴澄曰:“此四句,言道之用不盈也。”08湛:林希逸曰:“湛者,微茫而不可见也。若存若亡,似有而似无,故曰‘湛兮似若存’。即‘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是也。”吴澄曰:“此一句,言道之体虚也。”09“吾不知”句:林希逸曰:“吾不知谁之子者,亦设疑辞以美之也。”10“象帝”句:林希逸曰:“象,似也。帝,天也。言其在于造物之始,故曰‘象帝之先’。曰‘象’,曰‘似’,皆以其可见而不可见,可知而不可知,设此语以形容其妙也。”-
岑参《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戎马倥偬,转战沙漠(碛,读qi,沙漠)中的边塞生活。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从空
-
小竹围庭匝,平池与砌连。闲多临水坐,老爱向阳眠。营役抛身外,幽奇送枕前。谁家卧床脚,解系钓鱼船。
-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东林寺”在庐山之麓,为东晋名僧慧远所建。《江西通志》谓 “此山仪形九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儿女祝愿父母的古诗词,内容包括祝福父母的诗句古诗,祝福父亲的古诗,祝福父母,感恩父母的诗句或优美句子。蓼莪先秦:佚名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著名古诗词中的植物,内容包括描写植物的古诗词大全600首,古诗词中的植物,有什么古诗词中的植物知识。植物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
-
生亦死,死亦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过小月月哉。故生亦何欢,死亦何哀?一朝牛马唤,与君别于奈何桥畔。饮孟婆汤尽,三魂六魄散,从此再不识君颜!轮回得道人间,已是陌路擦肩。盘龙道阡阡,独自攀
-
龙图公案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金阊种树堂刊本《龙图公案》正文书影 清嘉庆七年(1802)刊本《龙图公案》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短篇公案小说集。又名《龙图神断公案》、《包公奇案》、《包公案》、《包公七
-
张维屏 攀枝一树艳东风,日在珊瑚顶上红。 春到岭南花不小,众芳丛里识英雄。 木棉生长于岭南,作为观赏花木,历史相当悠久了。相传汉代的南越王曾以它作为向朝廷进贡的礼品,名之为“烽火树”,后来还以“珊瑚树
-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5、天不老,情难绝。心
-
【3408】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云南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践探索(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编著,李勇毅主编,陈豪作序,党建读物出版社,24 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