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名言名句解读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注释】
张本:为事态的后续发展事先做的安排。
【译文】
为人处世懂得让步才是高明之举,因为退一步实际上是为进一步做铺垫;待人宽厚是一种福气,因为利他就是利己的基础。
【道理】
心胸开阔,待人宽厚,利人利世更利己。
六尺巷
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两宅之间有一隙地,平时用作过往通道,倒也相安无事。某年,吴氏建房越界占用了公用通道,张家不服,双方遂发生纠纷。张英家人修书京城,向张英告状。张英阅罢,只在家书上批诗四句:“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得诗,深感愧疚,主动让出三尺地界。吴家见状,自觉也有不妥之处,遂效仿张家,退让三尺。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曰“六尺巷”。两家礼让之举从此传为美谈,而全长百余米,宽两米的六尺巷,也得以长久保存,垂范后世。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局部)
-
玉交枝·闲适 乔吉 溪山一派。接松径寒云绿苔。 萧萧五柳疏篱寨。撤金钱菊正开。 先生拂袖归去来。将军战马今何在。 急跳出风波大海。作个烟霞逸客。 翠竹斋。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是唐
-
新结一茅茨,规模俭且卑。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阴合连藤架,丛香近菊篱。壁宜藜杖倚,门称荻帘垂。窗里风清夜,檐间月好时。留连尝酒客,句引坐禅师。伴宿双栖鹤,扶行一侍儿。绿醅量盏饮,红稻约升炊。龌龊豪家
-
[宋]范成大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乱插山茶犹昨梦,重寻池石已残春。惊心岁月
-
苏溪亭上草漫漫 (2) ,谁倚东风十二阑 (3) ?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4) 。 【注释】 (1)此诗的写作地点与时间,与上首《兰溪棹歌》相近。 (2)苏溪:浙江省义乌县附近有苏溪。亭
-
左思吾家有娇女, 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 口齿自清历。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
作者: 甄继祥赵维新 【本书体例】
-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苏轼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
-
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是唐代诗人杜甫故宅旧址。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于唐乾元二年(759年)流寓成都,在浣花溪边筑茅屋而居,当时的茅屋很简陋,杜甫的生活也很清苦,其屋顶曾被秋风
-
《橘井(橘泉)》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者,桂阳人也,汉文帝时得道。……先生曾持一竹杖,时人谓曰:‘苏生竹杖,固是龙也。’数岁之后,先生洒扫门庭,修饰墙宇。友人曰:‘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