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唐)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7岁读书,13岁能文, 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25岁(792),登进士第。36岁(803),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求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几乎被处死,后因此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他坚持“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原则。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的诗歌有独创成就,对宋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纵横捭阖,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具有多样的艺术特色,对六朝以来柔靡的骈俪文风具有扫荡作用。韩愈还善于对前人的语言推陈出新,对人们的口语进行提炼。如“蝇营狗苟”(送穷文)、“贪多务得”、“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这些新颖词语,一直沿用至今,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韩愈的诗也有独创成就,向来被称为大家。韩愈写诗的方法,是“以文为诗”,这是他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主张在诗歌领域的贯彻。在各类诗体方面,韩愈擅长古体,律诗绝句数量较少。但其律、绝中也有少数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历来为选家、评论家所赞赏。
后人对韩愈诗文、古文方面的评价尤高。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读韩杜集)。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韩文公庙碑)。茅坤选唐宋八大家文钞,以韩愈冠首。
入选教材作品
1。马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语文出版社教材七年级下册)
3。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
-
此词见于《陈忠裕全集》,借惜花怀人,寄托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正如题中所示,此词是写“春日风雨有感”。“春日风雨”,是当时所处的环境、节候和气氛,而“有感”则是寄离词人的感慨和情怀。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
-
王叔承《游金焦两山记》 王叔承 丙寅五月,同陈贞甫、范伯桢、仲昭兄弟为金山游。自京口渡江而西,数里及山。由修廊左折入寺。廊壁嵌古今碑题数十百,虚敞临江。寺中,观中泠泉亭,而井之水,经品为天下第一云。又
-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牧童课堂实录,内容包括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牧童听课称赞,《牧童》这首师的诗境,.诗中有古代儿童有趣的童年生活,古诗《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牧童。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在广阔无边的原野上,青草长得十分茂盛,平坦,就像为大地铺上了一层
-
峣峣易缺,皦皦者易汙。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名言: 峣峣易缺,皦皦者易汙。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注释: 峣峣(yao): 高貌。皦皦(jiao): 洁白貌。副: 符合。 句意: 过高的东西容易残损, 洁白的东西容易玷污。《阳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关于描写“场景记叙·别亲送友·以景托意”类的诗句。 就在人临途送别之际,秋蝉悲鸣,阵雨急作,想乘此时机
-
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
柴火 在很多人眼里,乡下人最不缺的就是柴火,不过在母亲的日子里,有那么几年真是费尽心思,用心良苦,庄稼人为了柴火煞费苦心确实在现在
-
作者: 韦旭昇 【作家简介】南永鲁(1810—1858)号潭
-
作者: 顾志华 《清朝通典》又名《皇朝通典》一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