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日作(选一)·宇文虚中》原文与赏析
宇文虚中
遥夜沉沉满幕霜, 有时归梦到家乡。
传闻已筑西河馆, 自许能肥北海羊。
回首两朝俱草莽, 驰心万里绝农桑。
人生一死浑闲事, 裂眦穿胸不汝忘。
宇文虚中是南宋高宗赵构时的资政殿大学士,赵构对金人屈膝求和,自称“臣皇帝”,以大量金银财物去买取偏安小朝廷的生存。高宗建炎初,宇文虚中被朝廷派遣出使金国,被金人扣留,封为翰林学士。这是当时金人笼络宋臣,分化瓦解南宋的一种策略,谁知却因此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金熙宗皇统六年(1146),即宋高宗绍兴十六年,宇文虚中密谋劫持金主完颜亶,并挟被金人囚虏的宋钦宗赵桓南归,不幸泄密事败,金主大为震怒,认为“降顺”了我大金十七、八年的人竟会如此猖狂,于是大开杀戒,将宇文虚中满门抄斩,并株连许多降金的宋臣,这件事震动南北,宇文虚中壮烈的爱国行为,在故宋臣民中到处传颂。
这一题的诗共三首,所选的一首是他初到金时所作,我们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十几年后的壮烈之举绝非偶然。
初到金时,诗人只觉得夜深沉,夜无尽,寒气袭人不得寐,起来遥望南天,不知南斗在何方,只见穹庐盖满霜。长夜不寐是这样,有时能寐呢?一入睡则“归梦到家乡”。正是人在北地,心系南天,故国故乡怎能忘!
不幸的消息终于传来,金人也想模仿春秋时晋国执持鲁国的季孙意如那样,“将为子除馆于西河”,貌似礼遇,实为胁迫。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自许”能和汉苏武一样,持节牧羊十九年,即使流放到冰天雪地的北海,也决不变节。
有了这种决心,才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才能一心忧国忧民。回忆徽钦两朝,被虏受辱,如弃置于草莽之中。中原大地,“万里绝农桑”,人民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怎能叫人心情平静得下来。
在民族矛盾尖锐激烈的时候,凡是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羁縻敌国,总是不惜杀身以成仁,把祖国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否则早就屈辱投降,死心塌地做敌国的新贵去了。所以这一类诗人在羁縻中的怨怼,总不是个人的哀叹,而往往是对民族、人民,对故国、故家的痛切思念。
最后,诗人说“人生一死浑闲事,”“人生自古谁无死”,死只不过是等闲小事,只是要死得其所,既然得其所,大丈夫当慷慨激烈,视死如归。然而国家的耻辱。民族的仇恨,令人“裂眦穿胸”也绝不会忘。
诗人从个人的乡思到决不辱节事敌的决心,这是一个感情的飞跃,这一飞跃之后,则忧国忧民,拚得一死不忘大敌,境界步步上升,慷概悲歌,动人心弦。
思路清晰,气氛悲壮, 用典贴切,语言纯朴,不求辞藻之雕琢,技巧之翻新,力求纯真深挚,正是悲壮类羁縻诗的特色。
-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查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数年同笔砚,兹夕异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题目以冬字开头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以“冬”字开头的诗句,以“冬”开头的诗句,越多越好(有全诗最好,题目、作者、朝代),以冬开头的诗句。《守岁》 唐 董思恭冬日生机依旧在,雪花霏霏落梅间。凝结一年好时节,霜寒地冬暖心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尽看长安花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
-
三贤异七贤,青眼慕青莲。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上人飞锡杖,檀越施金钱。趺坐檐前日,焚香竹下烟。寒空法云地,秋色净居天。身逐因缘法,心过次第禅。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然。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之涣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上一句:白日依山尽
下一句:黄河入海流
翻译:太阳照着山峦渐渐落下,黄河水流注入大海。
意思:诗句描述了白天的景象,以及黄河水流的方向,意喻自然界中不断流动的景象和事物的不断变迁。
白居易《阶下莲》全诗赏析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
-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
《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也.人之求道,犹之掘地而求水也.然则水无不在地,人无不载道也审
《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也。人之求道,犹之掘地而求水也。然则水无不在地,人无不载道也审矣。而谓水有不流,道有不传可乎?顾掘地者,或弃
-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作品赏析梁氏编在夔州诗内,得之。黄鹤因首句“何时见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亲
-
少年乡誉叹才淹,六十犹随贡士函。握手亲朋惊白发,还家闾里看青衫。阁涵空翠连衡阜,门枕寒江落楚帆。试问尘埃勤斗禄,何如琴酒老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