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经典古诗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 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 逆风吹浪打船声。

白居易被排挤出长安后,九月,含冤到达襄阳,接着渡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在怨恨寂寞的谪戍途中,他想起了好友元稹,写下了这首诗。

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独坐小舟赴贬地江州,在漫长的水路途中,他在如豆的昏暗的灯光前展开元九的诗卷吟诵,诗读完了,灯将要灭了,可是天还没有亮。他的眼睛发痛而灭了灯,独坐在黑暗之中等待天明,漫漫长夜,两耳听到的是逆风卷着波浪拍击小船的声音。元、白同是天涯沦落人,感慨万千之情则溢于字里行间,诗人在“眼痛灭灯”之后“犹暗坐”,他想到了元九和自己谪贬的不幸,想到了坏人当道、忠良遭殃的黑暗现实,想到了即将到来的谪居生活的艰难岁月,心潮起伏,怎能人眠?“逆风吹浪打船声”就是现实经历和未来生活的形象写照。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一是善于通过描写事物、渲染环境气氛来传达感情。诗人通过“诗尽”、“灯残”、“眼痛”、“灭灯”、“暗坐”、“逆风”、“吹浪”和“打船声”,奠定了作品低沉的基调,强调地表现了诗人在谪贬途中内心的凄苦、怨恨和悲愤。二是将“灯”作为贯穿全诗的一条彩线,在节奏和音律上形成了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忌用重复的字,小诗更是如此。此诗二十八个字,三句中都用了“灯”字,我们吟读起来颇感自然流畅,并无重复累赘之感。这是由于诗人巧用“灯”作彩线,将全诗的内容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的缘故。一“灯”贯穿、全篇一体,音节蝉联,增强了作品的魅力。

猜你喜欢
  •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全诗赏析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作品赏析【注释】:打开《韦苏州集》,到处听得钟声。诗人这样爱钟声,显然是着意于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效

  • 折桂令·过多景楼·周文质

    折桂令·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沈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 《烝民》原文与鉴赏

    作者: 刘瑞明 【本书体例】

  •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赏析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 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 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 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 未睹斯民康。

  • 欧阳修《送孔生再游河北》全诗鉴赏

    志士惜白日,高车无停轮。孔生东鲁儒,年少勇且仁。大轴献理匦,长裾弊街尘。门无黄金聘,家有白发亲。寒风八九月,北渡大河津。玉寒积精甲,金戈耀秋云。孔生力数斗,其智兼千人。短褐不自暖,高谈吐阳春。北州多贤

  • 明清小说之《镜花缘·女儿国》内容解读与赏析

    《镜花缘》自第32回后半回至第37回写的是女儿国。 与当时现实的男权社会相反,女儿国是女权社会。在这个国度里,“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有关女儿国的章回,

  • 苏轼《舟中夜起》注释和评析

    微风萧萧吹菰蒲①,开门看雨月满湖。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夜深人物不相管②,我独形影相嬉娱。暗潮生渚吊寒蚓③,落月挂柳看悬蛛。此生忽忽忧患里④,清境过眼能须臾⑤。鸡鸣钟动百鸟散⑥,船头击鼓还相

  • 《古文·焚驴志》鉴赏

    古文·焚驴志 王若虚岁己未(1),河朔大旱,远

  • 卡夫卡《桥》原文

    桥 ◆ 卡夫卡 我僵硬而且冰冷,我是一座桥,我横卧在一条深涧上。我的足趾搁在一边,我的手指紧紧抓住另一边,我把自己牢牢地钳进碎

  • 《梅庄主人袖诗见过累日欲得次韵以汩汩无暇且赏析》

    【原题】:梅庄主人袖诗见过累日欲得次韵以汩汩无暇且和一绝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