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题 解】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题目中的“讽”是动词,是“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文章通过邹忌以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说明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并要学会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
本文与其说是历史故事,不如说是战国时流传的名人逸事。邹忌其人其事,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也有所记载。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剪裁巧妙、辞约意丰,最突出的是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是邹忌。作为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又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作为齐王的谋臣,他能从日常生活联想到治理国家的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他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进行调查、比较,最后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说明他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事物深入细致,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旦考虑成熟,他毫不迟疑地向君主进谏,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他的进谏,也不像战国时期的说客那样,靠夸夸其谈、危言耸听去游说国君,而是以耐人寻味的小事打动齐王,以己之受蔽推论到齐王之受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邹忌当面说“王之蔽甚矣”,他不仅没有生气,而是闻过则喜,认为“善”,表示赞同,并且马上付诸实施,分别制定了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
除了人物塑造成功之外,本文的结构也很有特色。全文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是三层;“面刺”、“上书谏”、“谤讥于市朝”又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也是三层。这样安排,文章显得紧凑、严整而富于形式美。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文字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这些特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
此诗开头“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
-
古诗词中鹧鸪代表什么(鹧鸪,在古典诗词里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或象征)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鹧鸪代表什么,内容包括鹧鸪,在古典诗词里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或象征,“鹧鸪”在古诗词李代表什么意思,鹧鸪在古文中代表什么。鹧鸪的形象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它的叫声像“行不的哥哥”,充满离愁别绪,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
-
【4132】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美〕诺曼著,何笑梅、欧秋杏译,中信出版社,18万字,2015年10月第2版,42元)△两部分:物品的意义;
-
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诸。” 曰:“一齐人傅诸,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
-
负书犹在汉。怀策未闻秦。复此穷秋日。芳樽别故人。黄金装屡荆白首契逾新。空羡双凫舄。俱飞向玉轮。
-
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一身朝北阙,家累守田农。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忽复隔淮海,梦想在沣东。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①泗州:安徽泗县。②南山:在
-
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忽骑将军马,自号报恩子。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钜鹿师欲老,常山险犹恃。岂惟彼相忧,固是吾徒耻。去去事方急,酒行可以起。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幸福的诗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幸福的古诗词,表示幸福的诗句,描写幸福的诗句。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白话译文: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
-
元次山大唐中兴颂 有序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