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
【题 解】
乘船一则出自于世说新语中的“德行”一门,以乘船过程中搭乘一客人的事件,看出华歆、王朗两人思想境界的不一样。世说新语一书所记的故事都不长,但写得很生动,常常通过一件事或几句话就能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与前两篇一样,乘船也仅是对事件的始末作客观的描写,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两个人物的语言和实际行为的前后对比表现得很分明,即使故事结尾不作一句评价,但作者的褒贬已在文字之中。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乘船这三则故事都是通过生活的细节,以小见大,即事见人,以简约玄淡的语言描写刻画了人物的个性。
世说新语开笔记体小说的滥觞,是逸事小说集大成者。含蓄幽默、洗练隽永的语言,为后世人们提供了丰厚的营养。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的艺术风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
【原题】:十一月十三日宿东林是日小雨不见庐山戏留绝诗于方丈
-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雷作百山
-
百花潭之名在杜甫《狂夫》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中即被提及。早在唐宋时,百花潭即以其相接的浣花溪水清澈、风景秀丽而成为士女郊游胜地,人们常从这里登舟春游锦江。《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记
-
【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与译文]川,平川,原野。这三句承“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作答,意思是:我的满腹闲愁,就象遍地如烟的春草,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梅子黄熟时连绵不断的细雨。作者描
-
归客下三川,孤邮暂解鞍。鸟声催暮急,山气欲晴寒。已作愁霖咏,犹怀祖帐欢。更闻溪溜响,疑是石楼滩。
-
《牡丹·红白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吴融不必繁弦
-
名言: 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句意: 不是天生具有的, 名称是因为人而建立的。名称并不是自然造就的, 一定要与事实相符。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外篇》
-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韩非子·五蠹》) 【注释】 书简:书籍。古代把字写在竹简
-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従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俗谚云:大将军食饱扪腹而叹曰:我不负汝
-
本诗作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中秋,这一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 禧太后挟带光绪皇帝仓皇西狩,避匿西安,此际正派人与联军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