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避难东柬智含》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秋日避难东柬智含
昨夜秋风起洞庭,三山落木晓风轻。
亲朋相态浑如梦,湖海生涯敢独醒。
我已无家随汗漫,知君愁坐独俜伶。
故人频洒河桥泪,南国招魂感鹡鸰。
题解该诗为清兵南侵之际,作者在秋天避难于疁(liú)东(嘉定属下的地名)时所写。柬,致信,此处为赠诗意。智含,作者友人。
简析此诗前半部分描绘太湖秋风阵阵,三山落叶纷纷的苍茫萧瑟景象,烘托了清兵南侵后凄清迷茫的社会气氛和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后半部分则抒写自己宁肯四处漂泊也不甘作顺民的志向,并表示相信朋友一定能理解自己。
-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作品赏析鹤注编在大历元年夔州作,以诗有“衣冠兼盗贼”,当指崔旰之乱也。《尔雅》:麆,大麇,旄毛,狗
-
作品:《世说新语》 简介《世说新语》,又名《
-
清·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莫道桑榆晚 归休仍伏枥 但得夕阳好 暮年人不老 喜迎桃李春 望远合登楼 休言白发添 盛世岁更新 门栽桃李延春意 修竹胸怀宽且厚 福星高照满庭喜 日驻桑榆爱晚晴 苍松面目寿而康 寿诞富辉阖家欢 伏枥还如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注】人生坎坷总是不能 称心如意呀,倒不如披着散发去江湖中放舟。 【全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
-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注释】 选自战国《楚辞·卜居》。 千钧:极重的分量。 黄钟:青铜制的乐器。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律,阳六律的第一律为黄钟。其器形最大,声音洪亮。比喻贤士。 瓦釜:陶土制的锅。釜,锅。比喻进
-
源于戏曲专用术语。京剧一场戏如有五出的话,第一出叫“开锣戏”,第二出叫“早轴”,第三出叫“中轴”,第四出(倒数第二出)叫“压轴”,第五出(最后一出)叫“大轴”。清代王梦生《梨园佳话》作“压胄子”。“胄
-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注释】 牧:本意为牧养牲畜,引申为统治或管理民众。牧民:治理人民,统治人民。四时
-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十首朗诵)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内容包括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十首朗诵,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送杜少府之任